绵阳职院爱画画的许舒婷老师手绘作品留住端午记忆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松,等闲惊破纱窗梦。”石榴花开,绿柳低垂,挂菖蒲、品美酒、包粽子……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里道出了端午节来临时,人们喜度佳节的情形。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以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放纸鸢等民俗活动辟邪禳灾、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许舒婷老师端午系列作品(一)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爱画画的舒婷老师从不同的视角,以手绘这种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表现出端午佳节传统风俗习惯,传达出浓厚悠长的民族文化魅力。她说:“现在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却频频遇冷,我以手绘这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重拾传统节日之‘魂’,挖掘丰富文化精神内涵,增强节日感染力。”
许舒婷老师端午系列作品(二)
我们观星赏月、祈福康健,我们追忆伟大的诗人屈原,不论节日从何而来,又纪念谁,始终不变的是人们那颗向往美好生活,善良又温暖的心。
许舒婷老师端午系列作品(三)
端午节是我印象中最具节日气氛的传统习俗。你是否还记得,儿时的味道?妈妈的粽子,就是端午的味道,艾草的清香,那些美好的记忆。母亲说,温和贤良、性子不急不躁的人包出来的粽子才会最好吃。
许舒婷老师端午系列作品(四)
儿时,母亲总是会早早的采来新鲜的艾蒿,一束束插在门楣上,一脸虔诚的模样,仿佛在完成一件神圣的事,那时还小的我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要插艾蒿?她笑着说:“艾草挂在门口,可以驱蚊辟邪,毒虫鬼怪不敢进屋害人,这一年都可以平平安安……”
许舒婷老师端午系列作品(五)
小时候每年端午,母亲都会亲自手工缝制香包,给我们挂在衣服上。当时为美,如今回想起才明白,她只不过是希望我们长大后,成为有品性的人。芝兰为配,是君子的模样,也是我们的模样。
许舒婷老师端午系列作品(六)
小时候,一到端午就要戴五彩绳,母亲将五种彩色丝线,编织成绳子,于端午早晨,让我戴到手腕上。于她而言,生活需要仪式感,生命需要信仰,唯有真心的付出和热爱,生活才会更丰富多彩。
许舒婷老师端午系列作品(七)
沈从文的《边城》中,端午时候小小山城热闹沸腾,就连赛龙舟这古老的习俗,也有了英豪之气,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辈辈相传的家国情怀。
许舒婷老师端午系列作品(八)
粽子配酒,天长地久。糯米的咸甜融合酒的柔和回味悠长,这就是家的味道!但雄黄酒是具有一定毒性,所以不要随意饮用,遵古法炮制的雄黄酒才能喝哟。
许舒婷老师端午系列作品(九)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雄黄酒可驱除五毒、祛病禳灾,但小孩子不能喝。大人便用毛笔蘸了雄黄,在他们额上亦庄亦谐地画一个王字,镇邪延年,额顶王字的小孩嬉笑着跑开,留给端午一串天真的笑声。
许舒婷老师端午系列作品(十)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这个“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发展到后世,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说是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许舒婷老师端午系列作品(十一)
小时候,端午是吃粽子、戴五彩绳,长大后,端午是思念和归心似箭。团圆总是人们眼中,最大的期盼,父母总是我们心中,最深情的挂念。在外的你,记得回家,哪怕是吃个粽子或是拍张全家福。
许舒婷老师端午系列作品(十二)
时光悄然流逝,现在粽子愈发多样,习俗不同导致了南北棕的差异。大概就像是儿时的记忆一样,总会有怀念的某一种味道。小时候特别喜欢吃枣粽,那时候没吃过肉粽的,而现在馅很丰富,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海鲜等多种馅料……
许舒婷老师端午系列作品(十三)
记忆里的旧时光,就在粽子的清香中重现了。淘米、包粽、蒸煮,厨房中母亲忙碌的身影,也在晨光熹微里渐次清晰,化作一份粽子的清香,穿过记忆,翻山越岭而来...简单的包个粽子吧,跟家人过个快乐的端午节。
许舒婷老师端午系列作品(十四)
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有可口的粽子、清香的艾草,有龙舟竞渡的欢腾,有屈原的故事,有五色线、香包的祝愿……让我们在这个传统节日里,追思过去,展望未来,好好爱惜自己,就是最好的安康。祝大家端午安康吉祥,平安幸福!
舒婷老师创作的系列手绘作品从不同视角对端午节的历史与习俗进行表现和重释,不断为这个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对端午佳节有了更多维度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在端午节食香粽、饮美酒、赛龙舟,收获的是诗情画意的惬意享受,油然而生的是那份浓浓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刘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