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人社局巧用“四招”,做好职称工作
2023-12-13 11:02:34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2023年,大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持续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职称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导向激励作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
聚焦全面发展,在职称评价上出“实招”。
简化程序,助推职称评定便民化。在职称评定过程中,打破地域、所有制身份等限制,简化职称申报手续和审核环节,不断健全权利平等、条件平等和机会平等的职称评价服务体系。2023年,共评定职称386人,其中:初称134人、中称140人、高称112人(含正高级7人);涉及教育317人、卫生28人、工程系列15人、农业12人、水利8人、文化5人、统计1人。精准分类,落实职称评价多样化。以管理权限及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修订的各系列职称评价标准为基础,实行分类评价,切实提高针对性和科学性,确保评审质量。2023年,我县首次组织开展农业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水平能力测试,采用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本次评审参评总人数12人、通过11人、未通过1人、通过率91%。数据共享,推进职称工作信息化。四川省职称评审系统已正式启用,现已注册县域内行业主管部门及下级部门账号245个,并已在系统中完成评委会备案工作。下一步,将大力推行网上申报、评审、证书查询验证等工作,通过信息化促进职称申报评审的规范化。
聚焦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出“妙招”。
促进职称资格与人才选拔有效衔接,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大力推荐高称人才参加省市各类专家选拔,以高端人才引领带动人才队伍整体建设。推荐唐利军、陈克乐两名同志成功入选第十四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推荐李文静、雷飞霞两名同志成功入选第六批遂宁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推荐余波同志成功入选第六批遂宁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促进职称资格与职业资格有效衔接,激发人才发展活力。搭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和职业资格考试,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职称与职业资格对应关系,专业技术人才取得相关职业资格即可按规定聘任到相应系列和层级,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促进职称资格与基层服务有效衔接,引导人才基层流动。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职称评审时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如:在乡镇工作累计满15年的专业技术人才,可降低一个学历等次申报评审中级职称﹔累计满25年的,可降低一个学历等次申报评审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援藏援彝服务期满1年及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的,可提前1年申报高一级职称。2023年,已有13名基层人员享受上述政策。
聚焦制度改革,在打破壁垒上出“真招”。
落实基层制度,打破岗位壁垒。在教育、卫生等行业推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和“农村30年”的基层职称制度,并可享受相应的岗位政策,但评审的职称仅在乡镇有效。2023年,21人享受“农村30年”评职政策并聘在七级岗位上。推行川渝互认,打破地域壁垒。为进一步加速人才流动、减少重复评价,持有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职称证书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动到我县时,无需重新评审或者确认,直接由用人单位按需择优自主聘用,并可持原证书申报高一级职称。开辟绿色通道,打破层级壁垒。为优秀青年人才职称评审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工作业绩、能力、水平和贡献等达到相应申报条件的优秀青年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层级等条件限制申报高级职称评审。2023年,唐利军同志通过绿色通道成功申报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聚焦监督管理,在流程监控上出“硬招”。
严肃评审秩序,扎好制度约束“笼子”。制定完善评审工作程序和规则,加强对评审专家、工作人员和评审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和回避、保密、过程记录、档案管理、廉洁自律等制度,完善职称评审公开制度,严格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加大审核力度,用好申报标准“尺子”。按照个人申请、基层推荐、主管单位初审、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复审,环环紧扣,逐级审核,严格审查申报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重点突出基层单位及主管单位的审核推荐职能。2023年,我局首次对教育系统高级职称申报人员进行了全覆盖走访,进一步确保了参评人员的质量。提升监管能力,打响违纪问责“板子”。加强全过程监管,建立复查、投诉、倒查追责机制,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对在申报评审各阶段查实的学术、业绩、经历造假等弄虚作假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取消评审资格﹔对通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且个人5年内不得申报晋升高一级职称﹔失信信息记入诚信档案和个人人事档案。(撰稿:杨柳)
聚焦全面发展,在职称评价上出“实招”。
简化程序,助推职称评定便民化。在职称评定过程中,打破地域、所有制身份等限制,简化职称申报手续和审核环节,不断健全权利平等、条件平等和机会平等的职称评价服务体系。2023年,共评定职称386人,其中:初称134人、中称140人、高称112人(含正高级7人);涉及教育317人、卫生28人、工程系列15人、农业12人、水利8人、文化5人、统计1人。精准分类,落实职称评价多样化。以管理权限及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修订的各系列职称评价标准为基础,实行分类评价,切实提高针对性和科学性,确保评审质量。2023年,我县首次组织开展农业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水平能力测试,采用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本次评审参评总人数12人、通过11人、未通过1人、通过率91%。数据共享,推进职称工作信息化。四川省职称评审系统已正式启用,现已注册县域内行业主管部门及下级部门账号245个,并已在系统中完成评委会备案工作。下一步,将大力推行网上申报、评审、证书查询验证等工作,通过信息化促进职称申报评审的规范化。
聚焦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出“妙招”。
促进职称资格与人才选拔有效衔接,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大力推荐高称人才参加省市各类专家选拔,以高端人才引领带动人才队伍整体建设。推荐唐利军、陈克乐两名同志成功入选第十四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推荐李文静、雷飞霞两名同志成功入选第六批遂宁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推荐余波同志成功入选第六批遂宁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促进职称资格与职业资格有效衔接,激发人才发展活力。搭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和职业资格考试,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职称与职业资格对应关系,专业技术人才取得相关职业资格即可按规定聘任到相应系列和层级,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促进职称资格与基层服务有效衔接,引导人才基层流动。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职称评审时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如:在乡镇工作累计满15年的专业技术人才,可降低一个学历等次申报评审中级职称﹔累计满25年的,可降低一个学历等次申报评审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援藏援彝服务期满1年及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的,可提前1年申报高一级职称。2023年,已有13名基层人员享受上述政策。
聚焦制度改革,在打破壁垒上出“真招”。
落实基层制度,打破岗位壁垒。在教育、卫生等行业推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和“农村30年”的基层职称制度,并可享受相应的岗位政策,但评审的职称仅在乡镇有效。2023年,21人享受“农村30年”评职政策并聘在七级岗位上。推行川渝互认,打破地域壁垒。为进一步加速人才流动、减少重复评价,持有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职称证书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动到我县时,无需重新评审或者确认,直接由用人单位按需择优自主聘用,并可持原证书申报高一级职称。开辟绿色通道,打破层级壁垒。为优秀青年人才职称评审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工作业绩、能力、水平和贡献等达到相应申报条件的优秀青年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层级等条件限制申报高级职称评审。2023年,唐利军同志通过绿色通道成功申报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聚焦监督管理,在流程监控上出“硬招”。
严肃评审秩序,扎好制度约束“笼子”。制定完善评审工作程序和规则,加强对评审专家、工作人员和评审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和回避、保密、过程记录、档案管理、廉洁自律等制度,完善职称评审公开制度,严格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加大审核力度,用好申报标准“尺子”。按照个人申请、基层推荐、主管单位初审、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复审,环环紧扣,逐级审核,严格审查申报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重点突出基层单位及主管单位的审核推荐职能。2023年,我局首次对教育系统高级职称申报人员进行了全覆盖走访,进一步确保了参评人员的质量。提升监管能力,打响违纪问责“板子”。加强全过程监管,建立复查、投诉、倒查追责机制,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对在申报评审各阶段查实的学术、业绩、经历造假等弄虚作假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取消评审资格﹔对通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且个人5年内不得申报晋升高一级职称﹔失信信息记入诚信档案和个人人事档案。(撰稿: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