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2023-11-15 14:14:19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案例1
发挥资金资产撬动力 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力
一、基本情况
大竹县月华镇九银村地处月华镇镇域中心地带,距离大竹县城区13公里、镇政府1.5公里,幅员面积9.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80亩。辖区内共有10个村民小组,1个小区,共有住户1424户4736人。村党委下辖5个党支部、党员112名,其中农民工党员40人。九银村依托国家级龙头企业东柳醪糟、食品加工、中健生物等企业,按照“产村结合、融合发展”的思路,在抓实健全机制、抓好资源要素、抓细模式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健全机制“激活力”。成立九银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建立“三会”组织架构,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选优配强联合社班子队伍。同时,配套制定成员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办法等7项内控管理制度,特别是结合村级监督统派统管工作,对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村企合作“增收益”。九银村以党建为统领,依托省级现代农 业园区一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一是扶贫资产入股龙头企业。易地搬迀后扶资金330万已全部量化给九银村集体经济组织,九银村搭上了“糯稻现代农业园区”快车,启动了“速冻汤圆车间建设”项目,不仅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问题,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收,2022年度分红16.5万元。二是中省扶持资金入股龙头企业。月华镇九银村将集体经济中省扶持资金100万元入股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固定分红8万元。三是盘活闲置资产。村集体组织将本村内闲置资产出租给当地企业,租赁费获得3万元。四是自主组织创增收,利用现代农业园区组织务工收入3万余元。
(三)打开源头“见成效”。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左右,整合各项资金,村企合作,投资以工代赈扶持资金330万,与辖区内龙头企业合建速冻汤圆车间,每年分红收入16.5万元;运用中省财扶持资金投资烘干车间每年分红8万元;盘活村内闲置资产、荒地、荒坡、三坪塘收益3.2万元。利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组织劳务收入3万余元。
(四)村民分红“有奔头”。九银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过成员大会通过了“4321”分配机制,40%用于集体经济再发展,30%用于组织成员分红,20%用于本村公益事业,10%结余下年。2022年1月,九银村按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进行了首次分红,并由代表进行发言“集体产业壮大了,百姓的日子才能过得红火。”
三、工作启示
(一)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充分利用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前提是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条件下对集体资产进行统筹和整体开发。九银率先完成产权之地改革工作,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建立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并清理闲置资产并盘活,增加集体经济3万元。
(二)壮大村集体经济,要构建村企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九银村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一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与农户签订协议,将农户手中闲置的田地、林地等资源整合起来,通过集体发包的形式对外流转,成功引进大竹县月华糯稻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起优质糯稻、香椿、苎麻、牛樟芝“四大产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各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将各项发展资金入股到企业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户收入。
(三)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形成共享共富的收益分配机制。九银村在分配机制上兼顾了村集体和集体成员的利益,基本实现了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同步增长。提取的集体收益部分用于村内公益性建设和集体经济壮大再发展,让农户真正得到实惠,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
九银村将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组织章程,不折不扣地开展三资清查、股权量化,真正做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进一步整合盘活各类资产,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集体增收、群众分红的良性发展格局,让村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红利。
案例2:发挥资金资产撬动力 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力
一、基本情况
大竹县月华镇九银村地处月华镇镇域中心地带,距离大竹县城区13公里、镇政府1.5公里,幅员面积9.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80亩。辖区内共有10个村民小组,1个小区,共有住户1424户4736人。村党委下辖5个党支部、党员112名,其中农民工党员40人。九银村依托国家级龙头企业东柳醪糟、食品加工、中健生物等企业,按照“产村结合、融合发展”的思路,在抓实健全机制、抓好资源要素、抓细模式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健全机制“激活力”。成立九银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建立“三会”组织架构,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选优配强联合社班子队伍。同时,配套制定成员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办法等7项内控管理制度,特别是结合村级监督统派统管工作,对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村企合作“增收益”。九银村以党建为统领,依托省级现代农 业园区一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一是扶贫资产入股龙头企业。易地搬迀后扶资金330万已全部量化给九银村集体经济组织,九银村搭上了“糯稻现代农业园区”快车,启动了“速冻汤圆车间建设”项目,不仅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问题,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收,2022年度分红16.5万元。二是中省扶持资金入股龙头企业。月华镇九银村将集体经济中省扶持资金100万元入股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固定分红8万元。三是盘活闲置资产。村集体组织将本村内闲置资产出租给当地企业,租赁费获得3万元。四是自主组织创增收,利用现代农业园区组织务工收入3万余元。
(三)打开源头“见成效”。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左右,整合各项资金,村企合作,投资以工代赈扶持资金330万,与辖区内龙头企业合建速冻汤圆车间,每年分红收入16.5万元;运用中省财扶持资金投资烘干车间每年分红8万元;盘活村内闲置资产、荒地、荒坡、三坪塘收益3.2万元。利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组织劳务收入3万余元。
(四)村民分红“有奔头”。九银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过成员大会通过了“4321”分配机制,40%用于集体经济再发展,30%用于组织成员分红,20%用于本村公益事业,10%结余下年。2022年1月,九银村按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进行了首次分红,并由代表进行发言“集体产业壮大了,百姓的日子才能过得红火。”
三、工作启示
(一)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充分利用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前提是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条件下对集体资产进行统筹和整体开发。九银率先完成产权之地改革工作,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建立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并清理闲置资产并盘活,增加集体经济3万元。
(二)壮大村集体经济,要构建村企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九银村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一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与农户签订协议,将农户手中闲置的田地、林地等资源整合起来,通过集体发包的形式对外流转,成功引进大竹县月华糯稻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起优质糯稻、香椿、苎麻、牛樟芝“四大产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各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将各项发展资金入股到企业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户收入。
(三)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形成共享共富的收益分配机制。九银村在分配机制上兼顾了村集体和集体成员的利益,基本实现了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同步增长。提取的集体收益部分用于村内公益性建设和集体经济壮大再发展,让农户真正得到实惠,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
九银村将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组织章程,不折不扣地开展三资清查、股权量化,真正做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进一步整合盘活各类资产,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集体增收、群众分红的良性发展格局,让村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红利。
精准激活资源要素 拉升发展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大竹县童家镇天星寨村幅员面积 8.5 平方公里,辖 15 个村民小组,村民 1668 户 5106 人,现有耕地 4452.7亩。近年来,天星寨村以党建引领为总览,以“两项改革”工作为契机,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有效盘活农村闲散地、撂荒地、零碎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释放土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2022 年集体经济收入 22 万元,今年预计收入30万元。
一、依托“两项改革”,夯实发展基础
童家镇天星寨村由原天星寨村、原高坪寨村、原河角丘村三村建制调整而成。建制调整前,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 1.88 万元。建制调整后,为使三村完全融合发展,该村重建集体增收模式,切实趟出了一条优势互补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路。
(一)摸清家底夯基础。由优秀党员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开展村集体“三资”大清查,按照“编方案、清资产、估价值、严公示、建台账”五步工作法,通过账务核对、现场勘验、清资调查等方式,彻底摸清村集体“家底”共清查集体资产总额 348.8 万元。
(二)科学认定维权利。根据《大竹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指导意见》制定《天星寨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办法》,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村规民约为参照、以民主决策来兜底的办法,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居住状况以及义务履行等情况,按照“户主申请、调查摸底、民主决策、张榜公示、登记造册、上报备案”六个流程开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切实避免成员“两头占”“两头空”等现象,全村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5216 名。
(三)量化股权建机制。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民主讨论股权量化方案扎实开展经营性资产股权量化方案并公示,将160 万元经营性资产按“一人一股”的原则,量化至 5216 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时基于三村债务债权基本平均,直接将原三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并为天星寨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全面融合。认真按照“五个一”要求落实了一个标准名称挂牌、一个组织章程保权益、一套内部治理机构促运行、一本成员名册享权利、一套管理制度,完善了管理机制。颁发了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证 1629 本,切实维护村集体成员份额占有权、收益权,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
二、念好“三字经”,激活土地文章
为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筑牢产业发展安全和农民收益安全“双重屏障”,天星寨村创新土地盘活机制。
(一)念好“政策”经,签订托管协议。天星寨村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掌握核心要义,找准保护耕地、治理撂荒的依据和盘活方向、路径,在全村范围内开展撂荒地大排查,摸清耕地撂荒底数,建立撂荒地“土地簿”,累计排查撂荒地 171 块、338.97 亩。村集体经济组织召开院坝会、入户与农户面对面协商、电话微信与常年在外农户联系,摸清每户耕种意愿,对无力或不愿耕种的 714 亩耕地登记造册,由集体统一托管经营,村民自愿签订耕作承诺书 100 份、托管协议书100 份,托管土地 700 亩。
(二)念好“产业”经,选择优质项目。按照“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结合当地村民具有 20 多年的玉米和水稻制种种植习惯和技术,村党组织和农业专家反复对接选择具有较高价值的玉米制种作为主导产业、优质水稻种植作为辅助产业。村集体托管的 714 亩土地,其中 200亩用于杂交玉米制种,预计亩产可达 450 斤/亩,单价 5 元/斤,亩产值可突破 2000 元,扣除生产成本 1500 元/亩,净利润 500 元/亩,200 亩制种玉米年纯收益可达10 万元左右。
(三)念好“整合”经,解决资金瓶颈。一是整合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自有结余资金 8 万元,为辖区专业农业公司、专合社、种养大户提供组织劳动力、协调流转(托管)土地、与农户纠纷等居间服务创收资金 2.5 万元,中省扶持资金入股分红 8 万元,共 18.5 万元投入土地连片整治,发挥好村集体经济组织导向作用。二是引入社会资本。村内四川润童农业开发公司、四川慧草农业科技公司以及种养大户徐仁军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资 10 余万元参与撂荒、闲置土地治理,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保障粮食安全、助推村集体经济的作用。
三、发挥“四项”服务,提高土地产出
村集体通过比价格、比服务综合评价的遴选方式,和四川省润童农业开发公司合作开展机耕、直播、授粉、病虫防治、机收等环节的农事服务,协议执行机耕 100 元/亩、机收 90 元/亩、机防 12 元/亩次、授粉 20 元/亩、机烘 0.1 元/斤,比人工操作节本40%以上,且作业质量比人工操作好,达到既节本又增效的目的。
(一)机器代耕。为减轻农户耕种负荷,天星寨村集体积极购买租赁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装备,对托管土地和托管农事服务实行机器代耕,实现耕、种、管、收、烘五大环节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帮助传统农户实现“只会种地”向“智慧种地”转变。
(二)技术下田。积极邀请农技服务团到村到户蹲点指导,帮助农户提升地力保护意识,引入黄板、紫外线杀虫灯、生物质农药运用技术,在稻田边种植绿色防控作物,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绿色质量”和“科技含量”。
(三)清单管理。配齐配强农事服务中心力量,建立劳动力农事托管需求清单,由村集体和服务中心整合调度劳动力资源,积极推行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防控、统一收购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事托管地块进行农资代购、农机代耕、田间代管等农事服务。对农事托管的土地,农民依然享受地力补贴。
(四)规范服务。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全程做好生产资料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水渠灌溉、收储加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处理及加工利用、农作物栽培技术等系列化服务。
在做好土地托管的同时,村党组织对村域范围内所有的集体闲置资产资源及资金进行全面盘底,对可利用的资源采取自主开发、合作经营、公开租赁等利用方式每年增收 2 万元,中省扶持资金入股企业,村集体年增收 8 万元。
四、完善“三项”风险防控,实现高效运行
(一)“联动化”监管,规范经营管理。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监事会,确定一名村副书记专门负责村集体经济产业推行“专人负责、先议后执、双人记账、定期晒账”管控模式,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接受党风政风监督员和纪检、审计监督管理。
(二)“订单式”协议,降低风险防控。为最大程度减少成本,降低风险,村党组织多方考察、调研,引进市场主体进行市场运作,与四川大都至诚种业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协议,形成“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实现品种、技术、销售全链保障。
(三)“民主化”分配,确保利益均衡。严格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建立 5311 利益分配机制,即 50%用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30%用于产业再发展资金,10%用于管理人员激励奖励,10%用于公益性事业。
案例3
产业领跑 村企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基本情况
大竹县乌木镇凤山村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5公里,幅员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1139户3559人,村党委下设党支部3个,党员95人。耕地面积3610亩,通过土地托管与新型农业主体合作,发展粮油种植1500余亩、苎麻500余亩、中药材1000余亩,已形成粮油+苎麻+中药材产业园区。为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同5个村民小组签订土地托管协议,托管土地900余亩,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种植、管理、销售,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引进星鑫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集中发展苎麻500亩,每亩每年100元租金,村集体占股30%;引进四川华百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集中发展中药材1000余亩,每亩每年100元租金,村集体占股10%,实现群众挣取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分红,村集体挣取管理费的“多赢”。凤山村按照“产村结合、融合发展”的思路,在抓实健全机制、抓好资源要素、抓细模式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规范管理制度。成立凤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建立“三会”组织架构,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选优配强联合社班子队伍。同时,配套制定成员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办法等7项内控管理制度,特别是结合村级监督统派统管工作,对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推进合作共赢。凤山村以党建为统领,依托现代农业园区一大竹县乌木粮油+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凤山村通过土地托管与新型农业主体合作,发展粮油种植1500余亩、苎麻500余亩、中药材1000余亩。为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同5个村民小组签订土地托管协议,托管土地900余亩,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种植、管理、销售,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引进星鑫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集中发展苎麻500亩,每亩每年100元租金,村集体占股30%;引进四川华百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集中发展中药材1000余亩,每亩每年100元租金,村集体占股10%,实现群众挣取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分红,村集体挣取管理费的“多赢”。
(三)健全分配机制。凤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过成员大会通过了“5311”分配机制,50%用于集体经济再发展,30%用于组织成员分红,10%用于本村公益事业,10%用于管理人员工资。
(四)显现发展成效。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3余万元左右,整合各项资金,集体经济自主经营20余万元,土地入股村企合作分红预计收入15万元;运用中省财扶持资金投资仓库每年租金8万元。
三、经验启示
(一)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充分利用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前提是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条件下对集体资产进行统筹和整体开发。凤山村率先完成产权之地改革工作,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建立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并清理闲置资产并盘活,增加集体经济。
(二)壮大村集体经济,要构建村企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凤山村依托现代农业园区一大竹县乌木粮油+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将农村闲置的田地、林地等资源整合起来,通过集体发包的形式对外流转,成功引进四川星鑫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华百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经营主体,发展起优质粮油、苎麻、中药材“三大产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各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将各项发展资金入股到企业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户收入。
(三)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形成共享共富的收益分配机制。凤山村在分配机制上兼顾了村集体和集体成员的利益,基本实现了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同步增长。提取的集体收益部分用于村内公益性建设和集体经济壮大再发展,让农户真正得到实惠,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
凤山村将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组织章程,不折不扣地开展三资清查、股权量化,真正做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进一步整合盘活各类资产,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集体增收、群众分红的良性发展格局,让村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