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城市内外 铺就幸福坦途

2023-07-21 10:09:29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四好农村路”环绕村庄,连村通户
 
前锋市民搭乘动车出行
 
货车开进果园装运桃子
        广安过境高速建成通车、往返重庆动车成功开通,前锋汽车客运站建成投用,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从无到有,从旧到新,近年来,前锋区着力提升内畅外联水平,加快形成“一港口两铁路三高速四横五纵”综合立体交通网。
       前锋区设立以来,该区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8.8亿元,新建、整治干线公路86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1100公里,中等级以上公路占比97%;打造50公里农旅产业发展环线,形成“大环线+骨干道+内循环产业路”的农业农村交通网络体系;铁腕整治各类交通违法违规行为,深入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最后一公里”。
       筑路为民、以路带富。一条条大道抒写出前锋区交通基础设施跨越发展的壮美诗篇,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交通运输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搭建交通路网 方便群众生活
       “上午11点还在重庆,12点多就能回家赶午饭,一个多小时的行程,非常方便!”前锋市民李静初,早上7点从广安站出发前往重庆,到达重庆后吃上一碗重庆小面,随后打车到来福士打卡地标,给父母买完礼物后,回家还能赶上中午饭。这种“瞬移”的独特体验,从火车的一声声轰鸣展开。
       在火车开来之前,前锋与周围城市的距离以“天”为计算单位。曾几何时,落后的交通条件成为阻挡前锋人走出去的最大障碍。
       然而,当纵贯南北的襄渝铁路在前锋设立广安站,将火车“拉”进前锋,前锋与周边城市的距离,从以“天”计算变成了以“小时”计算。
       广安站镶嵌在襄渝铁路渝达段中间位置,依托襄渝铁路,广安站成为川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客流集散地。
       如果说襄渝铁路在前锋设站拉开了前锋铁路交通的序幕,那么广安站(前锋)开通往返重庆的“复兴号”动车,则实现了前锋铁路交通的升级。
       2021年12月3日,广安站(前锋)往返重庆开通动车,每日两对动车组列车途经前锋,前锋到重庆只需71分钟,前锋区迎来“动车时代”。
       不仅如此,随着西渝高铁全面开工建设,前锋的铁路系统驶入新的发展轨道。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路网结构,带动广安进入重庆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圈”,构建全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完善的铁路网,正带领前锋奔向幸福的未来。
       十年来,通过持续开展交通建设“加速”活动,前锋区基本形成了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为骨架、农村公路为基础,布局较完善、结构较合理的公路网。
       “现在,我们可以从代市收费站直接上高速,再也不用绕道,出城进货省了很多时间。”前锋区特可信农贸市场的商贩王洁说道。
       2021年11月底,前锋境内首条高速公路——广安过境高速公路东环线及渝广高速支线前锋至重庆段正式投用,彻底结束了前锋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作为川渝新增的又一条省级通道,该条高速开通后,经前锋出发前往重庆,将不再绕行广安区,相比以往前锋到重庆主城区的时间可节省近40分钟,只需要1个小时。其开通意味着广安全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来到白马渠江特大桥项目建设现场,塔吊高耸、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在各自岗位上。白马渠江特大桥作为镇(巴)广(安)高速公路通江至广安段控制性工程,横跨渠江两岸,设计包含双向四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镇广高速公路作为前锋区在建的第二条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后将直接连通前锋区虎城镇双河村与广安区白马乡,进一步完善区域高速交通路网。
       与此同时,该区加快规划建设G42沪蓉高速扩容,填补前锋北面东西向高等级公路空白。
       近年来,前锋区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国家高铁网、成渝干线网,聘请省交科院实地踏勘、精心编制交通规划,推动总投资180亿元的12个重大交通项目纳入省、市“十四五”规划,新增一国道三省道。
       农村公路也全面推进。近年来,前锋区通过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养护工程等,形成了“内畅外联、结构优化、辐射城乡”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
       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总体要求,前锋区出台并印发了《前锋区“美丽农村路”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围绕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形成了内联外伸的农村路网。
       建区以来,全区公路通车里程从建区时的721.4公里增长到2022年末的1145.8公里,增加424.4公里、增长了58.8%,中等级以上公路占比由50%提升至97%。
       与此同时,千万吨级广安港建成营运,可直达重庆、上海。前锋区实现公铁水联运,进一步融入西部陆海大通道水路运输提质扩能。
       回眸过去,该区交通发展硕果累累,成就非凡。展望“十四五”,该区交通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下一步,该区将在“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交通强区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十四五”谋划推动总投资180亿元的交通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建设西渝高铁、镇广高速等重大项目,新开工S507、S204黄锋至响水河等国省干线,加快G660广渝快速通道、S316北部经济干线、沿江旅游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坚持启动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加速形成“一港口二铁路三高速四横五纵”综合交通网,全面融入重庆主城区“1小时经济圈”,早日建成川东渝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
       俯瞰前锋区立体交通大格局,铁路、高速、高架路网、水运等合纵连横、蔚为壮观。
打好管养“组合拳” 提升服务能力
       道路建设“三分建、七分养”。前锋区打好联合、养护、保畅、安全“组合拳”,美化优化公路路域环境,有效提高路网整体服务能力,推动全区公路“全域美”。
       7月18日,走进前锋区虎城镇水口村,微风拂面,绿意盎然,一条条整洁的村道蜿蜒向前。村级路长欧长春拿着清洁工具在路上边走边扫,并重点巡查安全隐患。“村民们都说,这条路又平整又干净,出行也更放心,是大家心中最美的村道!”欧长春自豪地说道。
       路面变得更靓丽,出行变得更安全。这是前锋区道路交通安全“路长制”施行下的村道常态。
       前锋区全面推行区、镇、村三级路长制,明确22名区级分管领导担任区级路长、12名科级干部担任镇级路长、116名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级路长,常态化管理129支路政员、监管员、护路员队伍,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管理模式,农村公路由单一部门管理转变为路长负责的综合管理,确保了每条路有路长、有人管、管得好,以路长制实现“路长治”。
       自建立“路长制”工作机制以来,各级路长联合执法部门持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和安全隐患排查,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运输等违法行为。2019年以来,全区共查处天然气管网、路边房舍建设侵占路产路权等违法行为50余起、恶意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280余辆次。
       道路不仅要管,还要“养”。前锋区制定《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健全区、镇、村三级道路管养机构,充分发挥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道班房作用,持续开展道路管养工作。近五年来,前锋区累计清除边坡坍方5000余立方米,排除路障720余处,冲洗作业超2400公里,全区农村公路列养率和经常性养护率达100%,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稳中有升。坚持奖惩并重,印发《前锋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将农村公路养护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及实施效果等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2021年评选表扬8名养护干部。
       同时,加强汛期公路应急处置,有效提高公路保畅能力。抓住汛期公路养护特点,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加强汛前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全力做好极端天气的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强化汛期工作值班值守,加大汛期巡查力度,畅通信息联络渠道,保障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理,为群众安全出行提供坚强保障。
       此外,加强道路管理宣传。利用抖音、微信、村级广播、小喇叭等,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法律法规宣传解读,引导群众树立爱路护路意识、支持路政管理工作、遵守路政管理规定。同时,将农村公路管养、爱路护路村规民约与乡风文明行动相结合,实现村规民约制定率100%,“公路管护、人人有责”理念深入人心。
畅通“最后一公里” 加速产业发展
       交通兴,则百业兴。如今的前锋,农村公路通村入户、连通城乡,农产品货畅其流,致富百姓;宽阔笔直的道路四通八达,外商和游客纷至沓来,经济发展乘势而上……建区十年,随着交通基础条件的日新月异,前锋大地焕发出无限活力。
       7月18日,走进前锋区龙滩镇伍山村,桃树、李树等精品果树生机盎然,一条宽4.5米的产业公路如纽带般穿梭于田间,将一个个自然村庄串连在一起,果园、山峦与蜿蜒起伏的公路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们村这几年发展非常快,村里产业有规模了,大家的收入也提高了,村子里的路一直通到前锋城区,这是我们村多年的心愿。”龙滩镇伍山村村民王玉福说,当前正值旅游旺季,游客们通过乡村公路可以直达伍山村,享受自然美景。
       伍山村背靠华蓥山,十年前,村里交通不便,土地因土层浅常年广种薄收,村民们纷纷改种水果,全村脆桃种植面积达800亩,水果产业发展逐步走上正轨。然而,新的困境又出现在眼前——产业发展因道路不通受到严重影响,多年前村里组织自筹自建的唯一一条便道,因没有经过标准化设计建设,路面破烂不堪,交通设施简陋成为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村民王玉福种植了20亩桃子和李子,保守估计每年产量3500余公斤,按照正常市场价,至少能卖3万元左右。然而王玉福却告诉记者,这些年基本上没赚到钱,究其原因,是“路不通”。
       “道路不通,大车进不了村,水果成熟期,采摘装框后请人用三轮车拉到城里,经过一路颠簸,水果早都磨破或挂烂了。同时,这样的出售方式量少,前面采摘的还没有卖完,坡上的水果已经烂在树上。”王玉福说,现在好了,前锋城区到伍山村的公路进行了黑化改造,发展水果产业更有信心了。
       路越来越好,产业随着路况改善一路腾飞的情况并非个例。建区以来,前锋区共计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365公里,累计投资约15亿元。目前,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1088公里,县、乡道及重要村级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实现全覆盖,公路已然成为打通乡村经济发展的“命脉”。
       连日高温下,前锋区四方山景区内仍然凉爽宜人,朵朵白云点缀着蓝天,幽静的树林里鸟鸣阵阵……众多游客驱车来到景区,观赏沿路美景,在山上体验现代高山田园牧歌的生活。
       “现在我们相当于是住在景区了!”看着前来游玩的游客,四方山村村民王绪伦高兴地对记者说,最近几年,村民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特别是交通改善后,村民真正端上了“旅游饭碗”。
       四方山村的改变,首先源于公路的通畅。前锋区以特色产业和康养旅游示范区为载体,围绕“交通+”,实施“交通+产业”“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有效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助力前锋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跨越式发展提供高效支撑。
       四方山村位于海拔1200米的四方山,在农旅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之前,高海拔和闭塞的交通使当地发展极为缓慢,秀丽风景无人知晓,当地村民大多靠种地为生或者外出务工。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广阔的荒山、青山被盘活为“金山”。规划占地面积约9.6平方公里的四方山康养旅游区选址于此,3000亩富锶茶园和占地约10亩的露营基地随即跟进,“四方锶水·润养四方”品牌强势崛起。用村民的话说:“我们这里一下子就‘活’了!”
       “交通+”,让广阔的乡村搭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四方山村的美好生活,是前锋“镇镇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的缩影。
       建区以来,前锋区坚持以交通带动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打造50公里农旅产业发展环线,提档升级100公里“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建成“111”产业环线、大良田园产业环线、观塘—虎城青花椒产业园区环线、大店—四方山旅游公路等骨干道路,形成“大环线+骨干道+内循环产业路”的交通网络体系。2022年,前锋区成功创建为第六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荣誉的背后,是前锋区通过交通助力经济发展的决心。
       俯瞰前锋,一条条交通动脉川流不息,交通“毛细血管”散布全境,畅通的交通内外循环,为前锋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柏嘉丽 兰林前 丁彦博 吕甜)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