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社合作何以应对灾难与危机|汶川地震15周年

2023-05-15 11:27:51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巨大的声响从地底深处逼近,随之而来便是数座高楼的轰然倒塌。顷刻间,成堆的砖瓦变成夺命的死神死死地压在人们的身上。

汶川地震带给全国人民巨大的伤痛。断壁残垣之间,有一群逆行者奔赴一线,行动有素进行救援,他们就是来自各地的专业救援队。

老北川县城

15年过去了,我们铭记那场地震,同时也反思着过去的救灾经验,探讨着地震救援中政企社三方合作以及沟通机制的重要性。

紧急响应与成效显著的中国救援

2月6日,土耳其连续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难面前,中国救援人员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和各国救援队一道奔赴前线。

按照统一部署,应急管理部派出中国救援队82名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和物资前往灾区,救援队主要由应急管理部机关、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应急总医院人员组成。此外,香港特区政府派出由多个部门组成的一支59人的救援队,携带救援装备和物资前往重灾区。

同时,应叙利亚使馆和叙利亚红新月会的特别请求,中国红十字会向叙利亚地震灾区提供首批5000人份的医疗物资,由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999)医疗专用机承运,中国红十字会救援人员同机赴叙。13日,中国红十字会第二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从北京启运至灾区。该批物资包括棉帐篷、赈济家庭包、保暖冲锋衣等生活物资以及灾区急需的药品等医疗物资,可使受灾民众1万余人受益。

中国救援队抵达土耳其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图源/北京消防救援总队)

与此同时,由300多名来自全国23省(区、市)的蓝天救援队队员临时组成的民间救援力量,也陆续搭乘飞机赶赴土耳其灾区现场。

“中国总共去了20支救援队伍,其中17支是社会救援力量,一支国家队外加两支香港救援力量,总共搜寻了20万平方米,幸存者23名,罹难者181名。当时参与救援,全世界总共去了200多个救援队伍,救出的人也是200多人,平均一个队伍救一个多人,但是咱们国家去的这些力量,成效绝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次的救援确实是非常有成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梁说道。

中国救援队组建于2018年,是直属于应急管理部的国家级应急救援机动力量,也是一支重型地震灾害救援队伍,主要承担地震及地质灾害、洪水、台风、冰冻等自然灾害事故救援以及其他涉及国计民生的突发事件跨区域、跨国境救援任务。

土耳其地震是中国社会救援力量的一次重要实践,展现了更进一步的合作力量和救援能力。这次救援行动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和民间社会救援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和专业素养。此外,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还制定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指导有能力的队伍参与救援,以保障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中国蓝天救援队在土耳其开展救援行动(图源/新华社)

灾难幕后也有诸多研究学者、国际组织以及民间救援组织在默默地为灾难救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是研究生二年级,我是亲历了汶川地震。地震之后我的导师就带着我到都江堰到汶川到青川等等地方去做调研,我们回来做很多种研究,写报告,在2013年芦山地震的时候我做博士后,我导师给我打电话说你回来,我们这边需要你,4.12就回来成都,参与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一些研究工作。2017年的九寨沟地震,当时是8月8号,8月18号我就跟着减灾委的专家调查组去九寨沟,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去九寨沟,不是旅游是去做灾害调查。”四川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博导,四川省地震应急管理专家卢毅回忆道。

四川大学商学院的院长助理、博导、四川省地震应急管理专家卢毅

卢毅介绍道,自己在做社会应急力量联合救灾网络的研究,研究过程中会与很多社会应急力量以及圈内人士跟他们交流学习。“我真的希望像我们社会应急力量,社会民间救援队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影像被更多人看到听到,让他们觉得他们做的工作被别人认可,这是我做这个研究过程中接触了很多做社会应急救灾工作人后的感触。”卢毅说。

救灾需要规范的社会民间力量

社会民间力量在救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08年以来更是逐渐蓬勃发展。2022年数据统计,现在已经有2300余支骨干力量,大概有4.9万人的队员,应急志愿者大约有50万,社会组织成为越发重要的一支力量。在2023新兴国家传媒论坛的和平影像暨政社合作的国际救援与救灾主题论坛中,各界代表人士便探讨了在灾难救援中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协调性。

“和平影像暨政社合作的国际救援与救灾”主题论坛上,新兴国家传媒论坛策划人、真实影像创始人邱嘉秋邀请各界嘉宾代表进行了同主题圆桌讨论

在土叙地震救援中,一个来自汶川大地震所在地四川的民间组织,展现了强大的力量。成都授渔公益中心的程明理介绍,”从2013年开始,我们一直做一个事情,做一个国际人道救援标准的推广培训。刚开始跟国际机构一起,后来因为国外法律的原因,国际机构退出了,国内机构一直推这个事情。我们十年的努力,让中国民间主要的救援力量,骨干和核心骨干基本上都受到了培训。”

“所以大家有了这样一个意识,都愿意去共同协作创建一个人道救援话语体系,协作是我们每个社会力量单打独斗之外的1+1大于2的一个可能性。河南水灾灾害,我们几个民间机构跟郑州市慈善总会以及一些机构做了个平台,想着让大家能够一起来协作,结果这个事情被应急部救灾协调局直接放到官网上,赋予我们官方身份做社会组织的协调。“

政企社需要合作,需要互信

“政社合作,合作的前提是互信,没有互信不可能合作,互信前提是要去对话,对话前提是平等。然而政府跟社会之间合作需要诸多条件,这就需要更多热爱这个工作的学者参与这件事情,做政策的倡导,需要中灾协这样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能够去做一些弥合、融合与交叉,由官办组织进行倡导,可能更有利于工作的推进。”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梁介绍到。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梁

李建梁谈到,在救援行动中,政企社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作为主导者,应该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制定救援方案和组织行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则提供专业技术和人员支持,配合政府的指挥和安排,共同投入到救援工作中。政企社合作需要建立在互信和平等的基础上。

然而根据李建梁介绍实际面临的情况:“例如市一级的政府可能对包括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北京绿洲、深圳工业这样非常在领域有影响力的组织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再往下沉,像街道这一层面,街道人员不认识他们,把一些团队拒之门外。从中央到地方,整体的制度保障和条件以及顶层设计或许已经有了,但各个地方仍存在地域性的差距。因此,如何让基层政府去了解中国现在有哪些救援力量,能发挥什么作用是亟待宣传的。”

中国救援队与土耳其救援队合作救援现场(图源/新华社)

李建梁认为,政企社合作需要注重协调和整合资源。政府在救灾中具有组织和调度的职责,应当充分了解和整合各个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资源,确保救援行动的协调和高效。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当主动提供自己的专业技术和资源支持,积极配合政府的调度安排。同时还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

在救灾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都会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引导。与此同时,政企合作应当注重国际交流和合作。地震是全球性的灾害,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地震灾害。通过与国际组织、国际救援队伍的合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救灾经验和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的救援能力和效果。

应急救援需要系统性工程

“提高预灾减灾和预警意识是关键,需要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系统性工程计划中,而不仅仅依赖应急救援工作来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这需要在防灾减灾的前期做好准备,提高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并将其纳入综合性工程规划中。”针对应急救援中的处置和能力水平,李建梁认为这仍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他补充道:“为了提前为防灾和减灾做好准备。首先,加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包括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宣传和科普工作,让公众了解接到预警信息后应采取何种措施。其次,加强应急救援的处置和能力水平,确保有足够的准备和能力来应对突发灾害。此外,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系统性工程计划中,将其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相结合,形成全面、系统的防灾减灾体系。与此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需要三方合作,建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地震救灾工作的发展。”

2023年2月,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省的埃尔比斯坦地区,地震中受损的建筑物和车辆(图源/新华社)

李建梁表示,在防灾减灾方面,政府在体制和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引导和协调各方力量,包括社会组织和企业,建立起组织协调机制,共同推进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社会力量支持,提高社会组织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同时李建梁还提到作为媒体,也应该深入报道灾情,挖掘出灾害发生的核心问题,呼吁公众关注预防灾害的重要性,并加强对救灾工作的宣传和报道。媒体应该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虚假宣传和过度炒作,同时加强对国际救援规则的了解和运用,提高中国救援力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影响力。

土耳其震后救灾的中国身影(图源/新华社)

在李建梁看来,政企社合作不仅仅是在救灾时才应该发挥作用。他认为,防灾减灾同样重要,也是避免灾难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在这方面,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同样需要加深合作。

“政企社合作和沟通机制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各方之间的合作关系”面对未来可能面对的地震救灾,李建梁说,“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高效的沟通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政企社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仅仅在救灾时闪耀光芒,更是在平时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作用。”

对世界的爱是最好的国际传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和平学教席刘成教授在新兴国家传媒论坛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间对于尼日利亚和平城市和亚马逊热带雨林土著部落的援助经历中说道,“最大的外宣,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外宣就是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展现出来。中国的‘兼爱’就是一种大爱的力量。”

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刘成

“结合和平学你就会知道,在灾难应援中如果要恢复一座桥,重建这座桥的时候你会有意识地让两岸的人民种族,让他们能够参与进来。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桥被炸毁,是因为两岸的不和谐和他们原有的种族部落之间的根本的冲突,那么通过战后的重建,通过援助这个项目,他们从一开始就能够加入到这样一个建设的过程来,这是一个救助的本质。也就是说,我们救助的不止是物资,我们更多关注关系的重构和重建。”

刘成认为,面对人类共同的灾难的时候我们要勇于站出来,让这个世界感受到一片温暖一片阳光一片爱,和平讲起来很大,其实它离我们又很近,我们每个人就可以决定和平可以向前进一步还是向后退一步。

据了解,此次由真实影像传媒策划和发起的首届新兴国家传媒论坛,日前在四川德阳旌阳区成功举办。论坛持续3天,以“文明互鉴璀璨同辉”为题,聚焦跨地区和跨领域议题,探索利用传播媒介推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叙事与合作,推动公众、学术和决策者,从创新的角度关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内的长期问题,分享中国和国际经验,探讨社会话语逐渐向影像视觉化转型中产生的挑战与机会。

此次论坛汇聚了全球近百位跨领域的意见领袖,以“文明互鉴璀璨同辉”为题,举办跨文化交流,和平影像暨政社合作的国际救灾与救援、影像与传媒国际合作,社会事业和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与食物变革、数字文化与元宇宙,环境、新能源与供应链,乡村振兴与全球减贫,全球儿童发展,数字、艺术与教育、Mins国际短视频大赛发布、新形势下的国际传播等12个跨界主题论坛,以及可持续市集、展映分享、诗会等活动,共同探讨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全球经济体所一致面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首届新兴国家传媒论坛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菲律宾文化艺术委员会、中科院《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记协国际部等主办,中共德阳市旌阳区委、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政府作为举办地主办方。真实影像传媒策划和发起。真实影像传媒、《中国国家地理》影视中心、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数字文化推广部、菲律宾亚洲对话中心、袈圆文化等联合承办。(作者:李费诺)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