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五对接”打造社区安全宣传特色文化

2022-10-26 16:16:21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宜宾市立足本地实际,推进公众安全常识宣传普及,以打造安全文化特色为抓手、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契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开展“互动式”“体验式”安全宣传活动,大力加强公众安全教育,常态化推进安全宣传“进社区”工作,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社区安全文化,提升安全宣传“进社区”实效。
       “声”入人心,宣传内容与群众需要无缝对接。一是主动融入社区安全宣传,推动社区安全文化建设。依托珙桐雅集平台,走进社区举办应急沙龙,邀请社区群众、学生参与,分享应急管理、日常生活安全防范的小故事,把防溺水、防甲烷中毒、森林防火、暴雨洪涝、溺水自救等安全常识融入《安全游泳预防溺水》《溺水时应该如何施救》等系列故事中。针对不同时期的需要,每月确定不同的主题,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评身边事、身边人演身边事的方式,以贴近群众的语言传递安全宣传声音,使安全宣传更加入脑入心。今年已举办两期社区应急故事会,群众反响良好,今后将作为社区特色安全文化活动持续开展。二是市安办每月确定一个宣传主题,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宣传内容,由广播电视台制作成广播作品,利用遍布全市各村组的1.3万个“村村响”应急广播播放,确保安全知识、应急救援小常识抵达山乡“最后一公里”,现已录制10余条防火音频,通过“村村响”应急广播,在各村、住宅小区滚动播放。线上线下互动,参与方式与日常休闲无缝对接。针对以往线下安全宣传单线传输、形式单一、填鸭式“被动”接受等问题,宜宾市积极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了“宜宾应急”抖音账号,策划制作安全宣传小视频,宣传普及安全常识。安全月期间,为鼓励更多人参与,宜宾市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区县、乡镇(街道)远程连线互动的形式,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将线下安全宣传教育搬上网络,由主持人亲身体验消防和应急装备、逃生结绳法、醇基液体燃料危害、家用燃气泄漏及一氧化碳超标监测及处置、应急挪车机器人、无人机应急救援等科目,实时与线上群众互动,并由专业人员远程回答群众疑问,融远程教学、远程体验、互动参与于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安全宣传的覆盖率和参与度,短短两小时的现场活动,线上参与人次近600万,重播参与人次近100万。翠屏区还率先举办了“幸福新翠屏 人人齐防火”短视频创作大赛,鼓励群众拍摄短视频,主动参与家庭用火、森林防火、烟花爆竹、生产生活等相关安全宣传短视频创作,共创作作品400余部,观看量达434.9万人次。开展社区体验,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无缝对接。依托宜宾市科技馆,建立了宜宾市安全体验中心,分批次组织市民前往体验中心参观体验,普及防灾避险等安全常识;同时,组织相关单位将各类安全体验设施设备送进社区,常态化开展社区体验式安全宣传教育。由专业人员带领群众实景、实物体验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场景,将家庭油锅起火、意外事故等常见安全风险与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溺水自救、火场逃生、地震逃生、山洪灾害转移避险等常识普及融入情景体验,使安全宣传更生动。截至9月底,已开展进社区活动2294场次,宣传教育群众20.8万人次,群众安全意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携手“哪吒”,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无缝对接。
       作为“中国哪吒文化之乡”,宜宾市利用动画片《哪吒》热播的机会,以“哪吒”为主人公,策划制作“地震紧急避险、疏散和自救”“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的危害”“家庭燃气安全及自救”“森林防火及自救”“火灾自救及逃生”“洪水转移避险”等系列安全宣传动画片,在城乡户外LED屏、公交车、电视台、新媒体平台和企业、社区、学校等地滚动播放,播放次数达到600万余次,受教育群众达60万余人,在翠屏山等景区的树上设置哪吒形象的灭火器,深受群众喜爱,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哪吒消防员”。网格化分区,社区治理与安全管理无缝对接。遍布全市的社区网格员构成了社会治理的基础网络,也是社区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宜宾市充分利用全科网格员机制,将社区安全管理与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家庭”密切结合,鼓励各区县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网格员排查隐患讲安全、解决隐患说安全的积极性,打通安全宣传“进社区”最后一公里。南溪区以“政府+公众”联动,打造“随手拍”安全隐患有奖举报平台,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推动“麻痹大意”向“小心谨慎”转变。江安县投入15.8万元印制“居家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10个重点安全方面的宣传海报10万余份,发动网格员、楼栋长等末端力量,走进26个社区、189个村开展“安全知识进万家”入户宣传、隐患排查等活动。翠屏区制作了《翠屏区安全隐患排查视频》(城市篇、农村篇),对社区网格员开展线上培训,提高社区网格员的隐患辨识能力,将社区网格员打造成社区安全管理“吹哨人”。通过“翠屏区隐患点分区分类分级智慧管理平台”APP实现安全隐患实时上报,让社区隐患治理尽在“掌握”。 宾市“五对接”打造社区安全宣传特色文化

       宜宾市立足本地实际,推进公众安全常识宣传普及,以打造安全文化特色为抓手、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契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开展“互动式”“体验式”安全宣传活动,大力加强公众安全教育,常态化推进安全宣传“进社区”工作,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社区安全文化,提升安全宣传“进社区”实效。

       “声”入人心,宣传内容与群众需要无缝对接。

       主动融入社区安全宣传,推动社区安全文化建设。依托珙桐雅集平台,走进社区举办应急沙龙,邀请社区群众、学生参与,分享应急管理、日常生活安全防范的小故事,把防溺水、防甲烷中毒、森林防火、暴雨洪涝、溺水自救等安全常识融入《安全游泳预防溺水》《溺水时应该如何施救》等系列故事中。针对不同时期的需要,每月确定不同的主题,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评身边事、身边人演身边事的方式,以贴近群众的语言传递安全宣传声音,使安全宣传更加入脑入心。今年已举办两期社区应急故事会,群众反响良好,今后将作为社区特色安全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市安办每月确定一个宣传主题,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宣传内容,由广播电视台制作成广播作品,利用遍布全市各村组的1.3万个“村村响”应急广播播放,确保安全知识、应急救援小常识抵达山乡“最后一公里”,现已录制10余条防火音频,通过“村村响”应急广播,在各村、住宅小区滚动播放。

       线上线下互动,参与方式与日常休闲无缝对接。针对以往线下安全宣传单线传输、形式单一、填鸭式“被动”接受等问题,宜宾市积极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了“宜宾应急”抖音账号,策划制作安全宣传小视频,宣传普及安全常识。安全月期间,为鼓励更多人参与,宜宾市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区县、乡镇(街道)远程连线互动的形式,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将线下安全宣传教育搬上网络,由主持人亲身体验消防和应急装备、逃生结绳法、醇基液体燃料危害、家用燃气泄漏及一氧化碳超标监测及处置、应急挪车机器人、无人机应急救援等科目,实时与线上群众互动,并由专业人员远程回答群众疑问,融远程教学、远程体验、互动参与于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安全宣传的覆盖率和参与度,短短两小时的现场活动,线上参与人次近600万,重播参与人次近100万。翠屏区还率先举办了“幸福新翠屏 人人齐防火”短视频创作大赛,鼓励群众拍摄短视频,主动参与家庭用火、森林防火、烟花爆竹、生产生活等相关安全宣传短视频创作,共创作作品400余部,观看量达434.9万人次。

        开展社区体验,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无缝对接。依托宜宾市科技馆,建立了宜宾市安全体验中心,分批次组织市民前往体验中心参观体验,普及防灾避险等安全常识;同时,组织相关单位将各类安全体验设施设备送进社区,常态化开展社区体验式安全宣传教育。由专业人员带领群众实景、实物体验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场景,将家庭油锅起火、意外事故等常见安全风险与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溺水自救、火场逃生、地震逃生、山洪灾害转移避险等常识普及融入情景体验,使安全宣传更生动。截至9月底,已开展进社区活动2294场次,宣传教育群众20.8万人次,群众安全意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

       携手“哪吒”,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无缝对接。作为“中国哪吒文化之乡”,宜宾市利用动画片《哪吒》热播的机会,以“哪吒”为主人公,策划制作“地震紧急避险、疏散和自救”“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的危害”“家庭燃气安全及自救”“森林防火及自救”“火灾自救及逃生”“洪水转移避险”等系列安全宣传动画片,在城乡户外LED屏、公交车、电视台、新媒体平台和企业、社区、学校等地滚动播放,播放次数达到600万余次,受教育群众达60万余人,在翠屏山等景区的树上设置哪吒形象的灭火器,深受群众喜爱,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哪吒消防员”。

       网格化分区,社区治理与安全管理无缝对接。遍布全市的社区网格员构成了社会治理的基础网络,也是社区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宜宾市充分利用全科网格员机制,将社区安全管理与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家庭”密切结合,鼓励各区县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网格员排查隐患讲安全、解决隐患说安全的积极性,打通安全宣传“进社区”最后一公里。南溪区以“政府+公众”联动,打造“随手拍”安全隐患有奖举报平台,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推动“麻痹大意”向“小心谨慎”转变。江安县投入15.8万元印制“居家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10个重点安全方面的宣传海报10万余份,发动网格员、楼栋长等末端力量,走进26个社区、189个村开展“安全知识进万家”入户宣传、隐患排查等活动。翠屏区制作了《翠屏区安全隐患排查视频》(城市篇、农村篇),对社区网格员开展线上培训,提高社区网格员的隐患辨识能力,将社区网格员打造成社区安全管理“吹哨人”。通过“翠屏区隐患点分区分类分级智慧管理平台”APP实现安全隐患实时上报,让社区隐患治理尽在“掌握”。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