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90岁老人离世捐出眼角膜和遗体:他的眼角膜还“活着”,是儿子的一份哀思和纪念

2022-07-11 15:08:54来源: 浏览量:
       6月30日上午,一台眼角膜移植手术在成都爱迪眼科医院顺利完成。来自宜宾的90岁老人贾斌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给16岁的姑娘卓玛(化名),让饱受眼疾的她可以重见光明。
       贾斌,不仅是一名老兵,更是一名有7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除了眼角膜,他还捐出了遗体。捐献眼角膜和遗体是贾斌的儿子贾钰铭替父亲做出的决定。
       贾钰铭是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一直致力于肿瘤疾病的诊治。对于捐献决定,他说,父亲的眼角膜还“活着”,是儿子的一份哀思和纪念……
 
       6月24日凌晨4点40分,成都爱迪眼库角膜协调员未阳接到了一通来自宜宾的电话,打电话的男子叫贾钰铭,电话中,贾钰铭表示:“我的父亲去世了,我们决定捐献他的角膜和遗体”。
       贾钰铭的父亲叫贾斌,今年端午节,刚刚过了90岁生日。“之前身体一直都挺好的。”贾钰铭说,除了有糖尿病这一基础疾病,父亲七八年前因为关节问题,开始依赖轮椅,所以运动量也减少了。三四个月前,贾斌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有一次,走20米的距离,走了10分钟,都没走过来。”但去世前两天,老人还和家人一起出门吃饭,前一晚还拉着家里的扶手锻炼了一会儿。
       面对父亲的离世,贾钰铭向母亲提出了自己想捐献父亲眼角膜的想法。作为医生,肿瘤科是他就职时间最长的科室,“我们科室已经有5个病人,去世之后捐献了眼角膜和遗体。”贾钰铭说,母亲也是有文化的人,只简单问了两句,便同意了捐献。
       6月24日上午9点,未阳和两名爱迪眼科工作人员从成都抵达宜宾,在宜宾市红十字会的协助下,完成了签署角膜和遗体捐献等手续,并顺利地采集了角膜。
       6月24日下午3点,西南医科大学遗体捐赠中心的工作人员从泸州抵达宜宾,将老人遗体接走。
 
       6月30日上午,在成都爱迪眼科医院,眼表与角膜病专科康黔主任将贾斌老人的一枚眼角膜,移植给了年仅16岁、患有严重角膜斑翳的姑娘卓玛。“手术顺利,接下来需要未来半年到一年的观察期。”未阳说,等待卓玛的角膜和贾斌老人的角膜慢慢“融合”后,才能得知卓玛的视力后期恢复情况。
       手术顺利结束后,未阳也第一时间将移植情况告诉了贾钰铭。“希望(父亲)有一双清澈的眼睛,回望他爱的人,”,贾钰铭感叹道,“多年轻啊,她再活50年,就等于我的父亲再活了50年。”
       贾钰铭说,他和爱人都是医生,认为父亲去世后,捐出的眼角膜,能够帮助到别人,这叫“传递光明、延续生命”。
       “父亲的眼角膜还留在世上,细胞还活着,我的父亲就还没有‘死’。”他说。
 
       抗战时期,父亲贾斌成了孤儿,流浪到内蒙古学会了放羊骑马。十多岁时,贾斌参军入伍,“入伍一年多之后就入了党。”贾钰铭说,因没有文化,不久后父亲被派到南充读预科,后来转业到宜宾纸厂,从此在宜宾安家。
       贾钰铭回忆,父亲一生性格刚强,口才极好,给年轻人做思想工作,一个人能滔滔不绝地讲两个小时,到离世已是70年党龄的老同志。
       贾钰铭说,父亲离开后,他有了明年带母亲去拉萨旅游的想法。也许,走在路上,遇到一个和受捐者年龄相仿的小姑娘,他会想,父亲的眼睛,就在这样活泼的姑娘的眼睛里“活着”,看高原的蓝天白云、看雪山,“就当这也是另一种旅游了。”
       对于遗体捐献,贾钰铭说,他是医生,学医时上解剖课,一点点直观地认识了人体的心脏、肝脏等脏器组织,认识了眼球、眼角膜以及神经等等。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解剖课是一切的基础。“未来的医生,也会从父亲身上,学到基础的医学知识,从这里成长,去治病救人。”
       贾钰铭说,父亲一直以自己从医为骄傲,如果父亲知道他能为医学事业做贡献,也会非常愿意的。(叶小华)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