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翠屏区: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动
2022-04-29 15:01:18来源: 浏览量:
近年来,翠屏区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加强基层治理,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为重点,改革提能级,实践促创新,发展强治理,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以完善基层治理为基础,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一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按照清资产、确成员、量股权、赋权能、建组织、壮集体、富成员的重点内容和改革路径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给成员,股权管理建立“确权到人、发证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的静态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新建村集体经济组织176个,社集体经济组织2404个,成立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大会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探索出了资金入股、资产租赁、资源合作、劳务输出、产业发展、村企共建、抱团发展等多种发展模式。
二是加强党建引领示范。通过实施村建制调整改革,在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改革前提下,再兼任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负责人,推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元合一”,构建“党支部管全面、村委会管治理、集体经济组织管发展、监督委员会管纪律”的架构体系。通过差异化的村规民约、常态化的联防联控机制以及精细化的“五会”治理,变单项管理为多元治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自知自管能力。
以优化发展模式为突破,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优化资源融合发展。金秋湖镇由三镇合并而成,两项改革(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和村建制调整改革)后整合镇村闲置资产,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茶乡村利用白云小学闲置校舍,引入宜宾市翠屏区燕色湖家庭农场,发展茶叶种植加工、稻鱼共生生态种植、生猪养殖等产业,打造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园,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建立企业、集体、百姓“三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李庄镇安石社区村借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创新建立“宅基地+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公司+设计运营公司”的“四方共建”模式,通过整合闲置宅基地及农房3097平方米,打造安石酒乡渔美乡村振兴示范点,带动企业投资6000万元,开启翠屏乡村振兴新篇章。采取便民服务提升、公益事业改建、集体经济使用、市场运营开发等多种方式,全区共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182宗,教育类闲置资产142宗,镇国有闲置资产7宗。
二是跨村联合共同发展。单打独斗的集体经济始终力量薄弱,需要跨村合作实现抱团发展,牟坪镇通过以强带弱、以大托小的方式促进集体经济薄弱村突破发展困境。龙兴村以发展成熟的柑橘产业带动周边的庆南村、金银村、八一村、双河村、双鱼村,做强优质柑橘产业,丰产后将年产优质柑橘5000万斤、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以花卉产业发展的比较成熟的民新村带动周边的绥庆村做活花卉苗木,建成三角梅种植基地1200余亩,引进和培育景观园艺企业5家、年产值超6000万元;以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比较成熟的七一村带动周边的工农村、杏花村发展澳洲淡水龙虾、美蛙、大闸蟹等水产养殖面积1500余亩,进一步提升品牌质量。2021年全镇实现村集体经济1482万元。
三是特色产业助农增收。聚焦5+2”特色优势产业,结合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优势等,开展“百企兴百村·建设村企共富共同体”行动,推动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经营主体等多方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一村一特色,一镇一产业的新局面,不断打造优质品牌,实现集体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壮大融合并进。已创建“天府龙芽”“碎米”“叙府”3个中国驰名商标,“柔雅叙府”“麦加乐”等11个四川名牌产品,高质量打造川南橘乡、酒乡渔美等乡村振兴示范点30个,创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个、示范村9个,入选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产业促发展,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21年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0万元的村达到2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352元,增速11.3%。
以加强人才建设为保障,强化基层治理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开展优秀农民工回引“聚火工程”和农村后备人才“薪火计划”等人才培育工作,作为村干部储备人选。制定实施免费农民工技能培训、农民工返乡创业补贴、农民工就业补助、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等一系列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就业创业热情,已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6.5万人。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区累计培养龙头企业86家,注册家庭农场1443家,培育示范家庭农场237家,培育专业合作社835个,示范社85个。
二是探索基层服务体系。探索乡贤参与村级自治,成立乡贤咨协理事会,选择品德优、威望高的乡贤,调解邻里纠纷,接受百姓咨询,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探索乡村管家服务模式,招募乡村管家,每位管家辐射多户村民推进乡镇便民“一站式”服务,盘活合并后闲置党群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集体资产,开通快递、电商等服务,真正实现“群众少跑腿”,乡村管家“一员多用”,协助村组干部开展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等工作。探索服务“三进”行动,推动农技服务进田间、便民服务进院坝、精准服务进企业。积极发挥“一约、一队、五会”的作用,将自治、德治、法治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使党员干部和群众心连心、手拉手,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更加坚实的干群基础。(李雪 付恩艳 陈宦儒)
以完善基层治理为基础,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一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按照清资产、确成员、量股权、赋权能、建组织、壮集体、富成员的重点内容和改革路径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给成员,股权管理建立“确权到人、发证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的静态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新建村集体经济组织176个,社集体经济组织2404个,成立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大会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探索出了资金入股、资产租赁、资源合作、劳务输出、产业发展、村企共建、抱团发展等多种发展模式。
二是加强党建引领示范。通过实施村建制调整改革,在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改革前提下,再兼任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负责人,推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元合一”,构建“党支部管全面、村委会管治理、集体经济组织管发展、监督委员会管纪律”的架构体系。通过差异化的村规民约、常态化的联防联控机制以及精细化的“五会”治理,变单项管理为多元治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自知自管能力。
以优化发展模式为突破,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优化资源融合发展。金秋湖镇由三镇合并而成,两项改革(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和村建制调整改革)后整合镇村闲置资产,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茶乡村利用白云小学闲置校舍,引入宜宾市翠屏区燕色湖家庭农场,发展茶叶种植加工、稻鱼共生生态种植、生猪养殖等产业,打造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园,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建立企业、集体、百姓“三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李庄镇安石社区村借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创新建立“宅基地+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公司+设计运营公司”的“四方共建”模式,通过整合闲置宅基地及农房3097平方米,打造安石酒乡渔美乡村振兴示范点,带动企业投资6000万元,开启翠屏乡村振兴新篇章。采取便民服务提升、公益事业改建、集体经济使用、市场运营开发等多种方式,全区共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182宗,教育类闲置资产142宗,镇国有闲置资产7宗。
二是跨村联合共同发展。单打独斗的集体经济始终力量薄弱,需要跨村合作实现抱团发展,牟坪镇通过以强带弱、以大托小的方式促进集体经济薄弱村突破发展困境。龙兴村以发展成熟的柑橘产业带动周边的庆南村、金银村、八一村、双河村、双鱼村,做强优质柑橘产业,丰产后将年产优质柑橘5000万斤、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以花卉产业发展的比较成熟的民新村带动周边的绥庆村做活花卉苗木,建成三角梅种植基地1200余亩,引进和培育景观园艺企业5家、年产值超6000万元;以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比较成熟的七一村带动周边的工农村、杏花村发展澳洲淡水龙虾、美蛙、大闸蟹等水产养殖面积1500余亩,进一步提升品牌质量。2021年全镇实现村集体经济1482万元。
三是特色产业助农增收。聚焦5+2”特色优势产业,结合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优势等,开展“百企兴百村·建设村企共富共同体”行动,推动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经营主体等多方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一村一特色,一镇一产业的新局面,不断打造优质品牌,实现集体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壮大融合并进。已创建“天府龙芽”“碎米”“叙府”3个中国驰名商标,“柔雅叙府”“麦加乐”等11个四川名牌产品,高质量打造川南橘乡、酒乡渔美等乡村振兴示范点30个,创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个、示范村9个,入选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产业促发展,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21年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0万元的村达到2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352元,增速11.3%。
以加强人才建设为保障,强化基层治理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开展优秀农民工回引“聚火工程”和农村后备人才“薪火计划”等人才培育工作,作为村干部储备人选。制定实施免费农民工技能培训、农民工返乡创业补贴、农民工就业补助、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等一系列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就业创业热情,已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6.5万人。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区累计培养龙头企业86家,注册家庭农场1443家,培育示范家庭农场237家,培育专业合作社835个,示范社85个。
二是探索基层服务体系。探索乡贤参与村级自治,成立乡贤咨协理事会,选择品德优、威望高的乡贤,调解邻里纠纷,接受百姓咨询,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探索乡村管家服务模式,招募乡村管家,每位管家辐射多户村民推进乡镇便民“一站式”服务,盘活合并后闲置党群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集体资产,开通快递、电商等服务,真正实现“群众少跑腿”,乡村管家“一员多用”,协助村组干部开展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等工作。探索服务“三进”行动,推动农技服务进田间、便民服务进院坝、精准服务进企业。积极发挥“一约、一队、五会”的作用,将自治、德治、法治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使党员干部和群众心连心、手拉手,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更加坚实的干群基础。(李雪 付恩艳 陈宦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