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皇木镇红花村振兴记忆

2022-04-24 09:23:50来源: 浏览量:
原标题:汉源县皇木镇红花村振兴记忆——讲述人民群众心中的好书记刘仕云事迹

2022年4月初,在汉源县前域镇白鹤村遇到第一书记刘仕云,他正在同白鹤村一组党员干部、群众座谈,共同商讨该组大樱桃产业发展,水、路基础设施改造,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相关事宜。几年前从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岗位上退居“二线”后调至县交通运输局工作的刘仕云,“官级”四级调研员,已至“天花板”,但他毅然受命到皇木镇红花村担任第一书记,是全县为数不多的老龄副处级“村官”。我们了解到他这几年来一直带领着红花村党员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决战战胜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呕尽了心血,费尽了辛劳,做出了榜样。

2019年初,来到红花村的第一天起,刘仕云就迫不及待地与村两委干部共同研究红花的发展思路;马不停蹄地走村串户与党员、群众座谈交心;在田间地角常常看到他的身影,在实地调研现场,他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及时的去解决问题。在走访中他了解到:红花村是集“老、偏、高、山、穷”为一体的中高山地区,也是不沿高(高速公路)、不沿铁(铁路)、不沿城(县城)“三不沿”地区。红花村辖10个村民小组、416户、1221人。该村地理位置僻远,地广人稀,海拔较高,贫困发生率在21%以上。因病、因学、缺技术,交通条件制约、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是致贫的主要因素,群众收入来源主要以玉米、洋芋等粮食、蔬菜和劳务输出为主。过去这里传着一句顺口溜,是对这个村贫穷的真实写照:“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吃粮靠玉米,娃儿读书靠鸡窝。”住房难、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增收难是摆在全村人民群众面前的突出问题, 落后的面貌、贫穷的现状,使红花村“勇跃”成为全县63个贫困村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虽然红花村于2016年全村退出贫困村序列;2018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但红花村的特色产业发展还很滞后,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在走访、座谈、调研中,刘仕云深深地感到绝大多数红花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都不满足于目前的现状,都有快速发展的强烈愿望并都发出共同的心声:要得富,先修路;要得强,产业旺。

先修路:刘仕云通过多方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共加宽农村普通公路500米,硬化连组、入户道路4.4公里,硬化农村生产道路600米;保畅保通整治农村公路15公里,用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达130多万元。

产业旺:无产不富、无产不兴、无业不强。刘仕云带领红花村两委经过大力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利用党的惠农惠民政策,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大力发展以生猪、肉牛、奶牛为主的养殖业等。截止2021年5月:一是全村共栽花椒约达到1500余亩,在花椒产业的发展上走在了全镇前列;二是得成牧业有限公司在红花村已发展奶牛560头,每年产鲜奶2000余吨;三是红花村已发展母猪500余头,年出栏生猪可达5000余头;四是发展存栏黄牛达400多头,年出栏黄牛200余头;五是引进黑山羊100头,年出栏黑山羊200余头。同时红花村龙头公司、产业大户还将主动与省内、市内大专院校对接,探索“公司+院校+合作社+农户”方式,努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出现产业兴旺,抓落实见成效。

真心服务于民,真情唤回民心

初来红花村时,刘仕云在与红花党员群众交谈、座谈中,感到红花部分党员群众对他这个外来干部还不信任,每到一处,他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有的还在私下议论:“要到退休的人,还来搞脱贫攻坚,可能是来混日子的”,“皇木夏天凉快,可能是来避暑的”,“管他哪里来的干部,只要为我们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就是好干部!”。

面对预料中“人难见、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工作 做“的局面,刘仕云真切感受到“生人难做熟事”,但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他反复告诫自己,也经常要求村组干部“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初心,脱贫攻坚是我们的责任,强村富民是我们的使命”。

红花4组贫困户王廷斌对脱贫攻坚工作有误解,经常不配合脱贫攻坚工作。得知王廷斌爱人有病,刘仕云和帮扶责任人杨青专程到西昌看望住在女儿家的王廷斌爱人,并帮助解决王廷斌夫妇提出的相关问题。刘仕云同王廷斌促膝谈心,耐心讲解脱贫攻坚政策。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王廷斌听完刘仕云的讲解后,终于使他转变了思想,动情地说“我对不起红花村干部,今后我要听刘书记的,自立自强,坚决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决不拖全村后腿!”

红花10组贫困户、残疾人蒲永能的妻子患眼病,视力越来越不好。刘仕云十分关心蒲永能妻子的病情,多次赶班车到成都找医生咨讯,并带蒲永能妻子请专家诊断医治。蒲永能万分感动地说“我们一家人万分感谢刘书记的关心关爱,一定要奋发图强,按刘书记的要求大力发展花椒、脆红李等产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走上幸福富裕之路。

扶贫更励志,致富感党恩

书记带着干部干,亲自做给干部看。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红花村注重加强政策宣传、感恩教育、精神扶贫、典型引导,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注重加强政策宣传。多次组织贫困户到镇、村听宣讲团宣讲脱贫攻坚惠农政策。经常组织开展“扶贫政策我来讲”大宣讲活动。开展新时代讲习所“乡村夜话”活动,以开院坝会、讲故故事、主题演讲等形式,宣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乡村振兴战略、扶贫政策等。这些宣讲、宣传活动,让群众主动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观念转变。

——注重感恩教育。组织帮扶干部,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与群众同生活、同劳动,共商发展大计。教育引导群众在享受扶贫惠民政策的同时,知党恩、感党恩。组织开展“明理感恩、自强脱贫”精准扶贫专题巡回宣讲活动。制作帮扶活动专栏,将帮扶活动剪影作为感恩教育主要载体之一,增强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之间的感情。

千事万事,民生实事是大事

刘仕云对红花村党员干部说“做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亲民爱民,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办好群众的每一件事。”

喝上放心水,住上安全房,人居环境好,农业生产条件便捷,这是广大村民最关心的民生实事。为此,他引来项目、资金:投入40多万元大力展开人居环境整治;投入10多万元用于47户村民新建或改建卫生厕所;投入9万多元用于5户村民新建或改建农村居民住房;投入25万元用于红花村“两委”阵地建设;投入20多万元用于红花村民人居饮用水工程建设等。2021年初,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个,项目覆盖面积3000亩,投资800余万元。2019年至2021年5月,红花村用于民生实事项目总投入达900余万元。

扎根基层,倾情为民,无比快乐!

2021年6月,刘仕云任前域镇白鹤村任第一书记。无论是在红花村海拔2000多米的中高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还是在白鹤村河谷地带瀑布沟水电站移民接安地的乡村振兴新岗位,刘仕云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间,自我加压,忘我工作,每到一处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躬身践行宗旨,倾身倾情为群众服务,带领老百生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使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多,幸福感不断增强,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并交口称赞!离任红花村时,群众舍不得刘书记离开,向县委组织部写联名信,签字按手印挽留。他们说:我们再也遇不到这样的好干部了,他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好书记。如今,刘仕云虽然即将退休,但他仍扎根基层,与时间赛跑,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时间,不分白昼千方百计谋发展,一心一意为百姓服务,继续带领白鹤村群众,奋力描绘乡村振兴美丽蓝图!

 

他说“基层工作虽然很辛苦,但能在第一书记岗位上,为乡村振兴尽点力,为老百姓做一点好事实事,我感到无比快乐!无比幸福!”。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