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为家乡现代农业赋予新动能——绵阳城市学院优秀学子谌蒙飞返乡创业故事

2022-02-22 14:26:26来源: 浏览量:

元旦前夕,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用了近10分钟时间报道了绵阳城市学院学子谌蒙飞返乡创业的故事,元旦后我们专程到安州区寻访了这位优秀学子。

1月的安州隆冬透着寒意,但位于安州区花荄镇九合村的冬泽种植家庭农场的500亩杂柑园正逢收获季节,前来收柑子、采摘的人络绎不绝,漫山遍野的柑子,酸酸甜甜。场主谌蒙飞说,此时的耙耙柑是最好吃的时候,再过1个月,寒意退去万物复苏时,这里除了漫山遍野的果子,还可以采摘、钓鱼、晒太阳、野餐,邀请几个小伙伴带上好吃的,一边野餐一边赏花聊天拍照,能在这度过好一个愉快而惬意的周末时光。

返乡创业,把特色产业当做事业来做

四年前的6月,随着毕业钟声的敲响、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绵阳城市学院2018级毕业生谌蒙飞带着行囊离开了培育自己四年的母校,踏上了求职之路。求职时,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高效的工作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等优点他获得了很多企事业单位的青睐,他选择了成都一家设计公司从事设计工作,且薪资不菲。

2019年底,在家创业的岳父李林军迫于资金的压力,邀请谌蒙飞回家一起创业,试图扭转困境。谌蒙飞思考再三,决定回家创业,就这样,他信心满满回到了曾经养育他的土地。这一次,他用创新和专业定义了新时代农业的宽度和广度,用踏实和担当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正式成为了“新农民”。

“大学所学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考虑怎样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现在是考虑怎样给树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希望自己能够加油努力,父母不再辛苦!”当问及为何要放弃待遇优良的工作而投身农业时,谌蒙飞给出了这样简洁的回答。言语不多,但他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出了他对这份事业的执着。

“事业”刚开始,就遇了坎儿。谌蒙飞清楚地记得,他们在销售一批果子的时候,突然下了大雨,但是仍有部分果子没有采摘完成,为了能够在约定时间内给顾客提供最新鲜的果子,谌蒙飞决定冒雨采摘。采摘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运动量很高,采完果子后才发现除了被淋成了落汤鸡,衣服也被树枝撕碎了,像这样的小插曲在谌蒙飞创业过程中还经历了很多。“做农业真辛苦、真难!刚起步时困难非常多,只能慢慢摸索,做农业就是做实业,要敢想、敢做、勤思考,慢慢坚持,熬过去就对了。”谌蒙飞说到。

走在杂柑园的每一个脚印、留下的每一滴汗水、记下的每一份笔记、考取的每一个证书都是他踏踏实实创业的印证。

用心做事,努力成为一名专业“农民”

科学管理和创新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据谌蒙飞大学老师介绍,小谌在大学期间凭借自己对专业的思考,经常有一些创新思维和作品出现,现在把这种创新思维用到家庭农场的管理之中,大大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在冬泽种植家庭农场的杂柑园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白色的“长龙”,这正是谌蒙飞果园的创新之处。为了避免极端天气对年后上市的柑橘造成影响,针对当地气候,结合自己上学时所学的专业知识,经过反复实验后谌蒙飞对果园实施了冬季保暖,这些“白色长龙”正是果树的过冬棉衣。除此之外,谌蒙飞还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油枯水肥发酵技术、无人机施药,将生草栽培、诱蝇球等技术引入到杂柑橘种植中,这些创新种植技术都极大程度改善了果树生长状态,省去除草剂、除虫剂等农药的使用环节。

这些看似简单的柑橘种植,实则需要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积累,在他刚接触这些时,对于毫无种植与管理经验的谌蒙飞而言是始料不及的。为了掌握种植技术,借着年轻人的冲劲儿、干劲儿以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精力,多渠道学习借鉴柑橘种植的知识和经验,并做到学以致用。当我们问他是怎样从零开始的,他笑着说:“主要是从书上和网上学,还有就是虚心向朋友圈有经验的农户和专家学习。”仅用了半年时间,他经营的杂柑园便呈现出了全新面貌,自己也从最初的种植小白成为了一名专业“农民”。

正如谌蒙飞所说:“实施科学管理、健康种植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柑橘的品质,在创新终极技术过程中我又多了一个无人机驾驶的驾照。”

收获耕耘,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年是谌蒙飞创业的第四个年头了,一路上磕磕碰碰,在不断踩坑再到不断填坑的过程中成长。现在,每天除了前来采摘、收购果子的人络绎不绝,当地其他果农也经常到谌蒙飞果园里请教种植技术,每当此时,他都会耐心讲解,他说只有这个地区果子整体品质提升了,销路才算真正打开了。

谌蒙飞告诉我们,今年果园的营收额预估在300万,作为一个草根创业者,他的每一步都靠自己摸索着走出来了。作为当地最大的果园种植农户,他为当地20余人提供了长期工作岗位、50余人提供了临时采摘工作岗位,通过家庭农场形式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通过自己的创新与探索改善了当地果民的种植技术,为当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农业强省赋予了新动能。

谌蒙飞说:“安州是我求学、安家、立业的地方,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握着知识的锄头在果园里辛勤地劳动着,多一份担当、多一分责任、如履薄冰、继续前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时代答卷’,也向母校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何闫旭)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