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见面会,四川生态环境系统代表伍华这样答问!
“我家的门前有条江,它的名字叫做金沙江,我家的屋后有座山,它的名字叫做大凉山,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生态区位十分重要……”9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生态环境系统党员代表围绕“践行两山理论 建设美丽中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见面会上,四川省凉山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党支部书记伍华作为四川生态环境系统代表参加并就记者问题作答。
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
“我是一位彝人,八百里凉山的蓝天白云、高山峡谷、江河湖海、森林原野、浩瀚星空和美丽的月城西昌……都在我的眼里、心里和梦里,我生来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义务和使命去坚守、建设和美化我们的绿色家园。”伍华在自我介绍时如是说。
“在您从事生态环保工作的职业生涯中,提到初心和使命,您最先想到的是哪个时刻呢”?面对记者的提问,伍华回答说,他最先想到既不是日常工作中经历急难险重的感人时刻,更不是职业生涯中接受鲜花掌声的时刻,而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至今难忘又发人深省的时刻。
“我的家乡凉山州冕宁县的牦牛坪稀土矿是我国第二大、四川第一大轻稀土资源基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我第一次走进牦牛坪稀土矿区时,被这片四川‘淘金’之地的开采稀土热潮给震惊了,举目望去,漫山遍野全是矿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度成为无序开采的典型代表。”伍华说,那一刻,我立志投身于环保事业的星星之火被点燃了,毅然决然改行报考冕宁县环保局,保护家乡的绿水青山。
凉山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此,伍华坚定地说,虽然凉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我们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而要清洁的、绿色的、高质量的GDP。
在会场,伍华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引发大家的共鸣。伍华说,为了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热点投诉,他曾经带领执法人员在凉山州一家排污大户深入摸排和调查取证,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和教育后,这家企业投资2亿元进行污染治理改造,并且每年向群众举办“环保开放日活动”,随着这些年来企业的环境守法意识越来越强烈,渐渐地企业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配合到配合,而且还实现了扭亏为盈,尝到了甜头。
“近年来,看到该企业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企业等荣誉称号的时候,我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伍华说。
践行铁军精神,建设美丽中国
“在座的各位都是十年以上的‘老环保’,从自身岗位出发,你们认为这些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哪些效果?”伍华对此回答说,18年的生态环保工作生涯,让我越来越深刻感受和认识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从根本上全面推动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历史性转变。
“总体而言,党委政府要求高、人民群众期盼大、产排污企业环境守法意识不断增强,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和改善。”伍华说,具体来讲,在执法岗位上,我感到四川的环保工作特别强调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作为环保“第一能力”,始终坚持“四不两直”方式;在解决问题上,坚决贯彻落实“铁心布置、铁面检查、铁腕执法”的“三铁”要求;在执法手段上,进一步实现从人力执法到科技执法、从现场巡查到在线监控、从环保执法到综合执法的三大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生态环境执法永远在路上。
“作为一名环境执法人员,要干好环境执法工作,我们的心胸就要像我们保护的蓝天大海一样宽广辽阔,方正持重,我们的意志就要像我们巡查的高山峭岩一样坚如磐石,志存高远。”伍华表示,回到工作岗位上后,他将与同事们继续深入践行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精神,为凝聚环保力量、彰显铁军风采、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这代环保人应有的贡献!
【人物名片】
伍华,男,彝族,1978年出生,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凉山州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党支部书记。
伍华在18年的环境执法工作生涯中,始终秉持“铁腕治军、铁腕执法、不当绅士、争当斗士,打造生态环保铁军先锋队”的工作宗旨,团结带领全州执法人员,克服了污染源点多、线长、面广而山高、路险、人少的监管困难,创新开展了“五张清单”、“水利水电项目环境执法现场检查单”、“环境行政执法廉政纪律监督卡”、“环境执法标兵训练营”及川滇联合环境监察执法等工作方式,曾获得“2016年全国100名环境执法大练兵突出个人”第三名、“CCTV2017年度全国十大法治人物”、首届“全国十大最美基层环保人”等荣誉称号。
图片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提供
川观新闻记者 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