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0-11-19 14:03:20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影响四川内江讯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内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即将过去的“十三五”时期,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老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粮食连年丰收,就业大局稳定,脱贫攻坚胜利在望,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专栏,展现市委、市政府带领内江人民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报道“十三五”期间内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
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壮大,必须依靠创新。一座城市的发展壮大,也必将得益于这个时代的主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鸟瞰图(资料图)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资中县银山镇“血橙试验示范区” 
大到一块钢化玻璃,小到一枚抗癌针剂,“内江造”产品不断用创新抢占市场话语权;国家级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大“国字号”招牌成为最耀眼的“创新名片”;内江选育的水稻新品种曾在高产攻关中打破四川省最高纪录……一个个创新主体的壮大,一个个创新平台的搭建,一项项科技成果的转化,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创新”的内江故事。
如今,在内江这座城市的血脉中,革故鼎新的创新活力奔涌不息。科技“赋能”内江,在这种力量的集聚与裂变过程中,一座创新之城正在崛起,驱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巨轮”。
练内功
创新主体“茁壮成长”
“公司的产品面向全国供应,是高铁、地铁、普铁、重载铁路等重要线路不可或缺的建设材料。”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罗燕华介绍。
中铁隆昌公司是行业中的佼佼者,是国家“铁道器材开发中心研究发展基地”,成功研发的客货混跑技术居世界第一。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还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
这些标签,都有着一个鲜明的特色:创新。
事实上,内江企业家深知,创新是每一个企业的时代命题。
川威集团瞄准钢铁市场含钒钢、钒精细化工、钛合金及高档钛材等高端产品在市场上供给不足,不断加大研发生产力度,各项生产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在钒钛材料生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从老企业改制,到中国第四大、世界第八大玻璃纤维专业制造商,威玻集团靠技术创新,形成“玻璃纤维—玻璃钢/复合材料”的精深加工体系,实现“传统建材”向“新型材料”转型;
四川效率源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数据恢复、数据销毁、分析提取三大核心技术,位列全球数据恢复行业“前三甲”,成为销售过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内江信息产业插上“高新”翅膀;
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公司自主创新,淘汰20万KW等小型火电,建成全国首台30万KW和世界首台60万KW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实现“小型火电”向“循环流化床”的绿色转型……
在工业领域,内江着力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新能源和大数据“四新一大”产业;在农业领域,重点培育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和特色水产“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在服务业领域,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和健康养老“五大现代服务业”。在构建“5+4+5”现代产业体系中,创新成为支撑内江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今年9月2日,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升现场会在隆昌市举行,支撑这个“国字号”会议的背后是内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省稻田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目前,隆昌已发展稻渔产业14.03万亩。
因有着悠久的无花果发展历史,威远被称为“中国无花果之乡”,成立了全国唯一以县为单位的无花果研究所,用于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以及提供技术支撑。在科技助力下,目前,威远县无花果种植规模已超5万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集中成片种植基地。
自主创新,是练好内功的重要砝码。截至2019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数达到292家。
有了科技支撑,内江构建“5+4+5”现代产业体系的底气更足——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完成347.03亿元、增长10.5%,有力推动内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推动内江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效率源信息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恒通动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资料图)
聚合力
创新成果“开花结果”
在内江,从曲轴到玻璃,从中药制剂到抗癌针剂,从威远无花果到资中血橙,无论是制造产品还是农副产品,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开花结果,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我们都知道袁隆平,但鲜为人知的是内江的杂交水稻团队!内江农科院的杂交水稻团队共育成110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杂交稻新品种,其中2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
让杂交水稻团队骄傲的是,市农科院创建的“内香”品牌全国知名。2017年,内江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内6优538,在隆昌市云顶镇高产攻关中,一季中稻+再生稻亩产达到1218.1公斤,打破四川省最高纪录。
内江杂交水稻团队取得的成绩只是我市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和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市科研院所、高校共组织实施重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余项。
其中,市农科院先后育成并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6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科技成果奖8项,水稻不育系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小麦抗性基因利用居国际先进水平,累计推广面积超过4000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超20亿元。内江师范学院的“长江上游珍稀野生鱼类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科研项目近100项。
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内江练好“内功”的同时,巧借“外力”开展协同创新发展。
2016年底,内江市成立加强市校(院)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加速推动市校(院)合作。随后,内江相继制定了加强市校(院)合作工作责任清单,广泛收集市内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市校(院)合作。短短两年多时间,内江与浙江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30余所高校院所,新签订校(院)地、校(院)企合作协议300余项,合作领域涉及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乡村振兴、教育医疗水平提升、环境保护等方面。
借外力,乘东风。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两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最重要的载体,隆昌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将全力争创国家级(稻渔)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0万亩“稻渔”立体综合种养绿色发展产业带建设。
民生科技,成果惠民。与此同时,内江突出抓好社会领域科技创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科技战线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技术科研攻关,开发出“扶正克感颗粒”中药制剂,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组充分肯定。
高端科技,智慧服务。在市中区城东街道03网联委的智慧小区内,居民注册生成专属二维码或领取门禁卡,对准小区(院坝)门口的扫描器“扫一扫”,即可进入小区。而车辆则是“刷牌进入”,科技成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回望“十三五”,放眼甜城大地,我们处处都能看到创新之光:创新因子的注入,科技成果的转化,为推动内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也让内江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川汇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线 
强载体
创新平台“枝繁叶茂”
“过去,一亩地约种植110株血橙,现在只种45株,但通过科技化改良和管理,血橙的品质、产量不降反升。”四川光辉好口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资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四川光辉好口碑公司通过与四川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逐渐建成了相对完善的血橙科研、标准化技术推广为一体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此外,还有中科奥格、维维集团等50余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
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血橙基地,面积达1.3万亩,拥有最为丰富的血橙品种以及先进的血橙种植技术。目前,园区已建成中国·资中血橙国际联合研发中心、长江上游渔业科技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17个,柔性引进专家人才60名,集聚科技项目56项,形成研发成果23个,获涉农专利授权62项。
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引进、转化、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支撑主导产业持续壮大。除血橙产业外,还引入华西希望·德康集团实施100万头内江黑猪开发利用产业化项目,健全集研发、保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内江黑猪全产业链;实施资中鲶鱼“1112”百亿产业振兴计划,强力推动甜城果渔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项目建设。
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只是内江以三大“国字号”园区为主要载体,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国家级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恒通动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个按照欧盟标准设计建造、国内首家通过新版兽药GMP标准的企业;汇宇制药是中国第一家以自主品牌注射剂在欧美发达国家销售的企业,其新药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获得全国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今年3月,内江经开区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这也是内江经开区获得的第6块国家级牌子。
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试验园的四川乐鸿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人员正有序操作。新材料产业园是高新区布局在白马园区的首个项目,是内江高新区经济的一大增长点,乐鸿科技则是首个入驻新材料产业园并投产的项目。为了让企业专注于生产和科技创新,内江高新区尽全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
“国字号”园区成为创新开放“新高地”。目前,内江正着力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平台的优势和创新引领示范作用,切实推进产业园区向“高”“新”的科技特色方向发展。
五年来,搭平台、聚资源,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内江入围首批省级创新型城市。建成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内江汉安孵化器、内江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江成为科技部农村中心“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的首站城市。(王安兵 刘发川 刘小玲)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