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市多措并举促进粮油生产发展
2020-06-09 11:04:18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影响四川内江讯 一是改农田、提产能。投入财政资金3470万元,将靠天吃饭的“小山坡、小田块、弯田坎”改为宜机作业、旱涝保收的大粮田;将“烂泥”小田改造成大田,“烂泥沟”变为“小平原”,“望天田”变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同步配套田、土、水、路、林、电网络建设,提高蓄水保水功能、水稻种植能力和生态绿化效果。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9.25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42%以上。
二是创机制、育主体。探索创新集体经济+农户、村集体联结带动农户、联合社联结带动专合社社员等10大联农利农发展模式,建立健全“五统一分三收益”等机制,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户及社会力量围绕主导、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家庭农场、专合社。2019年各镇(街道)申报30亩以上种粮大户100余户。目前,全市累计工商注册登记家庭农场340余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10余个,隆昌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0个。
三是创品牌、搞加工。以“三品一标”和“甜城味”品牌为重点,提炼隆昌“中稻晚稻再生稻”优势,积极创建“隆昌再生稻”区域公共品牌,引导企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认证“三品一标”达35个,培育“甜城味·丽香隆”等特色农业品牌18个,正在积极申报“隆昌虾田米”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培育了稻渔产品初精加工企业2家。
四是新科技、提质量。持续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和试验示范,建成川渝合作水产专家大院1个、科技小院2个组织;在响石、云顶等粮油主产区建立集中成片优质稻高产示范区,规划建设粮油基地20个,带动和指导粮油高质高效生产,2019年最高田块一季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创造川东南再生稻次适宜区两季亩产最高纪录;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送科技下乡”等,采取“云上智农APP”、院坝会等形式,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2020年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达15万亩以上,力争全年主要粮食作物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5%。(王安兵 余凡)
二是创机制、育主体。探索创新集体经济+农户、村集体联结带动农户、联合社联结带动专合社社员等10大联农利农发展模式,建立健全“五统一分三收益”等机制,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户及社会力量围绕主导、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家庭农场、专合社。2019年各镇(街道)申报30亩以上种粮大户100余户。目前,全市累计工商注册登记家庭农场340余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10余个,隆昌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0个。
三是创品牌、搞加工。以“三品一标”和“甜城味”品牌为重点,提炼隆昌“中稻晚稻再生稻”优势,积极创建“隆昌再生稻”区域公共品牌,引导企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认证“三品一标”达35个,培育“甜城味·丽香隆”等特色农业品牌18个,正在积极申报“隆昌虾田米”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培育了稻渔产品初精加工企业2家。
四是新科技、提质量。持续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和试验示范,建成川渝合作水产专家大院1个、科技小院2个组织;在响石、云顶等粮油主产区建立集中成片优质稻高产示范区,规划建设粮油基地20个,带动和指导粮油高质高效生产,2019年最高田块一季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创造川东南再生稻次适宜区两季亩产最高纪录;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送科技下乡”等,采取“云上智农APP”、院坝会等形式,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2020年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达15万亩以上,力争全年主要粮食作物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5%。(王安兵 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