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创新欠薪治理“双机制”护航和谐劳动关系

2025-03-28 10:04:30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为根治欠薪顽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大竹县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探索构建“源头性欠薪案件交办机制”和“重大疑难欠薪案件先调机制”,形成“源头防控+快速响应+协同共治”的治理体系,以制度完善推动责任落实、以高效协作化解矛盾纠纷,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一、源头防控,闭环“交办”机制筑牢“治欠”防线
       大竹县聚焦欠薪案件易发、多发的工程建设领域,建立“源头性欠薪案件交办机制”,通过“交办-处置-监督”全链条闭环管理,推动欠薪问题源头化解。
       (一)责任具体化精准交办将全县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住建、交通、水务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全部纳入交办对象,明确源头性欠薪案件交办职责。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投诉举报等渠道主动发现欠薪线索,建立问题台账,并以“交办函”方式将欠薪线索移交相关属地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限期处理,确保了欠薪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项检查、随机抽查18次,通过交办机制移交欠薪线索93件。
       (流程规范化,高效处置推行“5+10”限时响应机制,凡被交办单位在收到“交办函”后,须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欠薪线索核查,10个工作日内达成解决方案并反馈处理结果;经协商无效的欠薪案件,以“移送函”方式转交县人社局立案查处,确保欠薪案件“件件有回音、事事能落地”。2024年以来,通过“交办机制”处理欠薪案件85件,办结率91.4%,为农民工追回工资2859.4972万元。
       ()问责刚性化,从严监督建立“双线督办”制度,对逾期未办结的欠薪案件由县人社局挂牌督办。对滥用职权、推诿扯皮的,通报纪委监委依纪依法处理;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立案侦办。2024年以来,通报履职不力单位7个,移交问题线索5条,形成“失责必究”的震慑效应。
二、部门联动,多元“先调”机制破解“疑难”困局
       大竹县针对群体性、突发性欠薪事件,创新推行“重大疑难欠薪案件先调机制”,通过“专班联动+柔性调解+刚性执法”治理模式,实现劳资纠纷快速化解和社会和谐稳定“双赢”局面。
       (专班联动,凝聚攻坚合力成立由县人社局牵头,公安、司法、属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组成的“重大欠薪案件处置专班”,实行“一案一专班”包案制,专班成员实行全程跟案、快速取证、实时调解等措施,把欠薪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调解优先,彰显治理温度坚持“调解先行、执法兜底”原则,优先采用协商、调解方式柔性化解劳资纠纷。在欠薪案件处置过程中,设立“绿色通道”,主动倾听农民工诉求,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引导欠薪企业换位思考,促使其自觉履行支付义务,既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又为困难企业留足整改空间。2024年,通过“先调机制”成功化解群体性欠薪事件6起,涉及农民工240余人,追回工资280余万元,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联合惩戒,强化法治威慑经先行调解无果后,同步启动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列入欠薪“黑名单”,对其实施联合惩戒;对涉嫌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立案侦查,依法从严、从重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形成“调解有温度,执法有力度”的治理格局。2024年,因涉嫌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办案件31件。
       大竹县欠薪治理“双机制”实施以来,实现了“三降三升”:欠薪案件总量、信访投诉、群体性事件同比分别下降23%、21%、32%;欠薪案件办结率、合法用工率、农民工满意度同比分别提升3%、27%、35%。下一步,大竹县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完善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推动欠薪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用工环境。(撰稿人:刘涛)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