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提“不开之壶”

2025-01-06 14:58:50来源: 浏览量:
         在生活中,“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句俗语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没有眼色,说不该说的话、提不该提的事。然而从实际工作来说,这些“没有烧开的壶”其实就对应着“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且大部分是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也正因如此,个别党员干部嫌麻烦不愿提、怕惹事不敢提,甚至故意把那些“不开之壶”捂得严严实实。生逢伟大时代,年轻干部思维活跃、视野独特,想法多、点子新,在干事创业时应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多提“不开之壶”,猛烧“不开之壶”。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年轻干部面对自身存在的“不开的壶”,既不下决心努力提起,又欠缺“把壶烧开”的勇气和魄力。他们习惯于自我设限,在还没经过实践充分锻炼的前提下就给自己贴了标签、作了定位。有人自我判定为理论不足、不善写作,因而遇有文字材料就退避三舍;有人自我认知为性格内敛、不善言辞,遇到需要跟群众面对面交流的场合就心生抗拒…… 
        “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对党员干部政治品格、能力素质的综合考验,需要胆气,需要魄力,更需要“提了哪壶开哪壶”的方法和举措。一方面,要坚决破除思想上的顽瘴痼疾,扫除行动上的“犬儒主义”,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以敢闯敢试、敢于斗争的担当,以向问题开刀、向死角聚焦的勇气,突破难点、狠抓落实,争做攻坚克难的“急先锋”。另一方面,要坚定抓实就能见效、长抓才能长效的决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旦瞄准了干事方向,就集中精力攻坚,一锤接着一锤钉、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至达到既定目标。
         孔子所阐述的“君子有九思”中的“视思明”,强调审视问题需确保洞见清晰、真实且精准无误。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改革浪潮,新难题与新挑战层出不穷。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突破陈规,善于在“揭盖烧水”的过程中展现出直面问题、聚焦盲区的魄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掌握“水沸之道”,确保提了哪壶就把哪壶水真正加热至沸腾状态。要仔细梳理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让“埋头不看”变成“埋头苦干”,铆足干劲想尽办法把“微温之水”烧开,用工作实效彰显“提了哪壶开哪壶”的能力。
        靶向施策“破”难题,在成效上“不管哪壶都要开”。抓落实不是一蹴而就,“水滴石穿”的恒心是攀越高山之巅的“不二法门”。党员干部在处理重大事务中的“微末之处”及关乎全局的“细微环节”时,要敢于突破自己思维、能力、情绪等方面的瓶颈,扫除一个个“拦路虎”,练就在危急关头能“迎风战雨”的真功夫,做能力全面的复合型干部。要涵养“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前瞻视野,主动将制约发展的难题逐一转化为推动干事创业的“成就清单”,在扛活干事中锤炼“不管哪壶都要开”的本领,真正推动各领域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问题当成工作方向,这就要求“哪壶不开提哪壶”,要善于提“不开的壶”,专破难解的疙瘩。“不开的壶”,难解的疙瘩,都是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很多都是长久累积的问题。基层财力有限,既要量力而行、科学规划,也要尽力而为、“不依不饶”,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和查找问题。党员干部既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先听民声后办民生,确保供需对位、有的放矢。
  能审丑是一种自省,找问题是一种能力。问题看得轻与重,是态度问题、觉悟问题,也是一个立场问题、站位问题。对“不开的壶”和难解的疙瘩,是迎难而上,抓紧解决,还是躲开矛盾绕道走,根本还在于我们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大英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