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街道“五微五聚”打造融善治社区“5G服务圈”
“微组织”聚核,末梢延伸治虚
突出横向联结。强化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采取“1+N”联合组建方式成立社区“大党委”,吸纳蓬溪中学、蓬溪农商行等5个驻区单位和企业,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将驻区单位优势项目、资源、服务融入社区,打造出空间共享、功能复合、就近便捷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突出纵向联通。推动治理网格与网格党组织“双网融合”,以小区楼栋、街巷公园等为单位细化网格设置,通过单独建、转化建、联合建等方式组建网格党小组16个,健全网格党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常态化机制,畅通穿透式联系服务渠道,实现“服务进网格、工作到支部”。突出上下贯通。以社区“大党委”成员、网格员、小区业主代表等为主体,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实行“网格提问题、社区定议题、街道破难题”,形成“问题反馈—资源统筹—效果跟踪”工作闭环。近年来,联席会议解决网格反映问题45个,以党建绣花针串联社区治理同心圆。
“微网格”聚智,无缝联结治散
优化网格设置。按照地缘、大小、行业特点,将社区划分为16个微网格和9个专属网格,构建“2+1”“微网实格”组织体系,按照“一格一员或多员”的标准配齐配强网格员,将网专职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精细化。推行“四邻”同治。以“街长制”为牵引,探索“邻街同管、邻院同建、邻里同创、邻居同责”机制,打通街与街、楼与楼、户与户治理壁垒,整合公岗、协管及各类社会资源,推动工作力量下沉小区、楼栋参与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逐渐成型。升级“全科网格”。实施“全科搭桥、党群共治”专项行动,推广“微网实格、5G服务”模式,落实“五谈五访”联系制度,常态开展入户排查、走访探视、个案解决等,定期梳理分析民意民愿,针对性解决问题,做到“提片知户、提户知人、提人知情”。
“微平台”聚才,资源共享治软
实施亲民化阵地改造提升计划。对照标准化、简约化、实用化要求,统筹整合组织、民政、工会、妇联等部门项目资金200余万元,打造12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拓展妇女微家、未保站等功能区,社区面积、氛围、颜值、内涵、功能齐聚。实施组团化志愿服务计划。共建共用“三站合一”街道社工站,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志愿者等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推出“1+N”志愿服务模式,打造“初心志愿服务”品牌,吸纳1000余名无职党员、大学生、热心群众等加入志愿服务,组建志愿服务队6支,贴近群众需求,精准服务居民,展现“志愿红”风采。实施智慧化社区创建计划。开通社区公众号和“智慧普安”APP,把“互联网+”融入社区治理,将社区动态、惠民政策、志愿者招募等内容整合到“智慧普安”APP,让数据多“跑腿”、居民少“跑路”,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双提升”。
“微服务”聚能,便捷快办治慢
打造15分钟服务“微”圈。构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小区便民驿站为一体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将服务终端延伸至最末梢,服务半径缩小为300米以内。利用物业服务用房、小区楼栋架空层等打造邻里中心,“格格坊”机制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贴心服务。缩减零距离服务“微”径。引导党员、团员、居民等各类力量参与社区治理,通过社区“集中服务日”、每月“十个一”服务活动和建立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等方式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普惠服务,让社区成为“暖心”港湾。创新一站式服务“微”措。持续推进社区赋能减负,便民服务窗口承接部门下放办事审批事项74项,印制资料流程“告知单”,派发办事“明白册”,发放服务“联系卡”,推行预约办理、错时办理、延时办理机制,让居民就地就近办成事。
“微公益”聚力,幸福接力治短
“众筹”拓展资金来源。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创办社区集体公司,开办“强社惠民”超市,开展“捐献一元、爱心无限”公益慈善行活动。建立心愿认领机制,筹集慈善资源和社会服务项目配捐至社区,为保障社区治理提供资金支持。“创投”激活社会组织。启动社区社会组织微公益创投项目,引育“心连心”“一米阳光”等社工服务组织,采取“公益+低偿”方式开设“童守护·益成长”多彩课堂、社区假日学校等,以“结对+接力”的方式开展困难儿童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等服务,有效破解青少年假期无人看护、学业无人辅导等问题。“群谱”点亮“普悦”梦想。实施社区“薪火相传”计划,开办“普悦安欣—我们的节日”,开展“学雷锋·普安行”志愿日、“普安少年说”、清明祭祀、端午“粽”爱比赛、重阳节义诊等特色服务活动,拉近社区与居民间距离,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小城社区“巴适”梦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