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五问”高效破解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难题

2024-05-24 12:37:40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为改善残疾儿童身体状况,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确保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工程政策落到实处,近年来,通江县创新“五问”工作模式,高效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实事。2023年来共救助残疾儿童215人次,救助资金达467万元,显效率达85%以上,康复有效率达99%以上。
聚焦政策高效触达,一问“知不知道”
       “大数据+铁脚板”摸清准确数据。高效救助的前提首先是让残疾儿童及家人清楚政策。通江县充分利用四川省“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平台数据,采取以“大数据+铁脚板”的方式,对全县0-12岁残疾儿童进行大摸底、大排查、大宣传,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数据库,以破解政策不到底之“困”。
       “一户一册”广泛普及政策。充分利用“爱耳日”“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节日,借助各类媒介或平台广泛宣传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印制政策宣传册,分发到各乡镇残联、村残协、持证残疾人家庭,做到每户一册,帮助残疾儿童监护人准确知晓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相关内容。
       “面对面”针对宣传。组织县乡村残疾人工作者进村入户,深入到残疾儿童家中,“面对面”宣传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共传共知共享”大氛围,全覆盖消除救助死角。
聚焦业务高效办理,二问“好不好办”
       “简化程序”实现“高质效”办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县残联按照“个人申请、机构接收、残联转介”的程序优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申请审批流程,由原来的乡镇(社区)、县残联、市残联三级逐级审批简化为乡镇(社区)、县残联二级审批,大幅缩减了残疾儿童自愿申报办理时间,残疾儿童申报时间由原来的3至5天提速到1至2天内办理完成。
       “权限下放”实现“家门口”办理。残疾儿童普遍行动不便,通江县重点针对这一“痛点”创新服务方式,千方百计提高业务办理效能。通过“一网通办”工作机制,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权限下放的乡镇,不需要残疾儿童监护人到县残联申请,由乡镇组织申报、预审,统一报县残联复核,真正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上门服务”实现“零跑路”办理。推行康复服务机构上门代理申办服务机制,实现了“零距离”对接,让政策“零转折”落实到位,让残疾儿童家庭“零跑路”受益。家住通江县洪口镇冯家坝村一组的张文杰,遗传双亲智力残疾,通过机构上门筛查和帮办手续,张文杰得到及时康复救助。2023年来,全县共完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报、审批、转介残疾儿童215名,其中,县内定点机构康复149人,转介到省外自主康复8人,转介到县外省内自主康复58人。
聚焦机构专业水平,三问“专不专业”
       公开招引机构提供专业服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可以更好地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着力破解以往机构多而不优、服务良莠不齐的问题,通过招引的方式确定通江德益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为通江县智力、孤独症、言语等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和脑瘫儿童提供专业化救助服务定点机构,建立“专业服务机构+志愿服务队+残疾人互助服务”模式,有效提高救助服务水平。
       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服务水平。聘请全国著名儿童康复专家许家成教授、李红霞主任、林国徽主任为康复技术指导,引进康复治疗师10名,康复教师10名,75%以上职工有超过三年儿童康复工作经验。
       配备先进设备提升康复效果。采取“残联采购+机构自购”的方式,配齐先进的康复设备达20余件,并经过对工作人员多次的专业培训,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高质量、全方位的康复服务。家住通江县壁州街道的赵梓月,智力发育迟缓,初次评估结果为认知差,2022年7月入训,经过一年康复训练,赵梓月能自行与小朋友交流、会表达需求、会自行计算加减法、能熟读简短句子,现已就读一年级。
聚焦管理规范高效,四问“管没管好”
       推行公开监督管理。采取“自主康复+定点康复”的模式,公开公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名称、康复类别,让残疾儿童家长自主选择定点康复机构,体现了康复救助的公平公正,提高了康复救助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实施动态复核管理。建立残疾儿童申报资料动态管理复核制度,不定期对残疾儿童监护人提供的残疾类别、诊断证明、适应指征等相关资料进行复核,核实服务机构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定期进行专业评估。待每年康复训练结束后,县残联聘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儿童,康复有效率达90%以上的,由县残联直接与定点康复机构结算;在非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由县残联直接与救助对象结算。
聚焦整体服务效能,五问“满不满意”
       提高救助标准扩大受益面。着力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和受益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救助年龄为0-12岁,救助标准每人每年最高可达2.4万元。
       “一人一册”提供个性化服务。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行动,为每个残疾儿童打造量身定做的“一人一册”康复训练方案,提供个性化康复训练服务,并以家庭医生为载体提供增值服务,为46名有辅具需求的残疾儿童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
       定期回访提升满意度。以残疾儿童家庭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为评价标准,成立日常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由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具体负责管理,定期通过“电话抽查+现场督查”的方式,每月走访15户在训儿童家庭,电话抽查30户在训儿童家庭,对在机构康复的儿童和在市外自主康复的儿童进行满意度调查,家长满意度达99%以上。(张高槐)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