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当代启示

2023-07-13 17:31:08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既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确保党的事业稳定向前的重要基石。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邓小平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评价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作出明确回答,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征程上,研究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风险挑战,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逻辑
       任一伟大思想都脱胎于旧有的理论体系,并在回应时代课题中完成了对旧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突破。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也不例外,它离不开已有的理论基石,更离不开时代主题和具体实践的现实需要。
     (一)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生成的理论根基
       剖析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原因,首先应从理论上追根朔源。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连带产生了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从未停止过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较量和斗争。在各种较量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形成了作为创立者的马克思主义观,其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是极具批判性、革命性、实践性的理论,它所提供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而不是教义。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对后继者理解、对待、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参考。作为后继者,列宁首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俄国革命实践,并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修正主义与改良主义,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开拓性价值。当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邓小平更是产生了直接、深刻的影响。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曾用“香”和“臭”来形容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同时,毛泽东还明确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具体化,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拓新世界的列宁,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毛泽东,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对作为后继者的邓小平产生的深刻影响是无容置疑的。
     (二)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生成的时代需求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每当历史发展到了转折期、过渡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总会遭遇新的时代拷问,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总会再次成为不得不回应的问题。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正是成熟于伟大的历史转折期。由于全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认识不足,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国内现实环境,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治文化和思想理论领域出现严重混乱,“两个凡是”之类明显教条主义的思想开始在党内游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频频“失灵”,党的执政根基受到动摇。作为历史的亲历者,文革的受害者,邓小平深切体会到正确认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在动乱中、在痛苦中,邓小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思考到底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一度甚嚣尘上。站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作为党的领导核心,邓小平必须向全党全国人民表态,明确他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正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最终形成的时代背景。
     (三)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生成的实践基础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与邓小平长期从事的历史实践密不可分。回顾邓小平的一生,他十六岁离开家乡,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留法期间,邓小平做过轧钢工、搬运工、制鞋工,但劳动所得竟不够维持一日三餐。正是因为亲身体会了底层劳苦大众的生活境遇,邓小平才会在情感上站在了劳苦大众一边,站在社会主义这边,站在马克思主义这边,并最终决定把自己的身子交给党、交给本阶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也是行动的指南。1927年春,邓小平从莫斯科回国,开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他完整参与并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考验,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诘问。坚持“城市中心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坚持搞计划经济就是马克思主义?坚持“两个凡是”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些问题都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如何回应、处理这些问题,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正是因为经历过不同历史时期,经历过各种风云变幻,特别是经历过政治风波、改革开放,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二、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内容
       历史已经证明,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经过历史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具有科学性的思想理论,值得深入研究。
      (一)巧妙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对于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什么叫社会主义的问题,党内曾一度并不完全清醒。文革结束后,国内思想更是错乱复杂,“真假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很多,甚至出现“两个凡是”的错误论调。为了从思想认识上引导全国人民重新回到正途,引导社会主义建设重新回到正轨,邓小平必须向全国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明确回答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1977年,邓小平在多次讲话中明确反对“两个凡是”的提法,认为“两个凡是”不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毛泽东思想。那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邓小平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邓小平没有全面解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内容,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复杂性、深刻性进行再阐释,他巧妙地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让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回归朴实,打破了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无效争论,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二)深刻回答“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对待马克思主义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性,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改良;一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不管具体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照搬照抄;一种是坚持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始终是第三种。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无论风云变幻,邓小平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个老祖宗不能丢。当然,我们不能指望马克思主义这个老祖宗来回答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不同时期的具体问题。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上,邓小平鲜明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所谓“管用的”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要真正学到“管用的”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要信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适合当前情况的、属于自己的新的理论方针路线政策。
     (三)系统回答“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自认为自己是“实事求是派”,他最鲜明的思想和实践特点,就是从现实情况出发、从具体国情出发、从世界大势出发。因而,对于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邓小平认为从具体实际出发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起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应该是坚持公有制,市场经济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应该搞计划经济。而在邓小平看来,我们要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或者毛泽东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得出的答案。因而,邓小平提出我们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生产关系选择哪种形式,要看哪种形式能够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当我们回顾历史,可以发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相关理论并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实际,回答时代之问得出的正确答案。
       三、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属于思想理论史的范畴,它曾在改革开放初期发挥了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历史作用。但是,一切历史皆为当代史,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格物致知:真学马克思主义
       一是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理解、把握、认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经验借鉴。从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脉络来看,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的政治生态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发挥着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生激烈争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某些场域出现失语现象,务必高度警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广大党员干部务必加强理论自觉,上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门“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练好“看家本领”。真学真懂,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唯有如此,才能在思想认识上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坚定理论自信。
     (二)初心如磐:真信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经验借鉴。回顾历史,邓小平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哪怕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艰难时刻,也从未动摇,他曾深刻指出,“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史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完全不必自堕志气,艳羡于西方的政治理论和社会思潮,而是要以事实为依据,增强“四个自信”,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三)知行合一:真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科学的方法论。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必然要求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观点就是学马列要“管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共产党人指明了奋进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令人振奋的,更是催人奋进的。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距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有较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路上的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还有很多。基于此,全体党员干部务必要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水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唯有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永葆生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才能不断向前。
(中共广安市广安区委党校 张美林)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