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全生产月心得体会
2023-06-29 14:34:49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珙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县安委会主任 刘毅
今年是全国第22个“安全生产月”,不同于以往,从活动主题“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来看,就能深刻感受到,本次活动内容更加丰富,重要性更加凸显。什么是安全?安全是万物之根,是生命的延伸,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树牢安全意识,将安全意识融入生活。什么是应急?应急就是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应对,而这基于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主动对一些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进行学习,经常进行演练和培训,对“小苗头”追根溯源、切忌麻痹大意。对于区县而言,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树牢前瞻意识和底线思维,抓实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注重从领导、干部、群众、企业等主体下功夫,推动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确保全县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结合工作实际,谈三点心得体会。
一、深刻领悟、贯彻落实防患未然、化危为机的底线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积极作为、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要推动安全发展,就要搞清楚底线在哪里、风险在哪里、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最坏的情况是什么等,积极寻求规避系统性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接下来,珙县将从薄弱环节入手,加快提升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能力。一是制定标准规范。严格按照国家通用标准规范,分行业制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明确安全风险区域和事故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进一步明晰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判定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分类分层划分安全风险等级。二是完善运行机制。构建县、乡、企业三级危险源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安全风险的预警控制。建立畅通县、乡与各部门及企业之间的信息通道,推动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共享。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和联合处置机制,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三是分级分类安全监管。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确定企业整体安全风险等级,推行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四是抓实宣传教育。结合每次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将活动与全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安全知识送到基层一线、送到企业工地、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课堂家庭,使广大企业、人民群众在活动中找到不足、学到知识,不断增强“安全发展”意识。
二、深刻领悟、贯彻落实统筹兼顾、系统治理的基本原则。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每一起重特大事故背后,都能反映出多方面的问题和短板。以应急处置为例,必须从协同高效的响应体系、因地制宜的共治体系、物资保障体系等入手,系统施治,加快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一是完善协同高效的响应体系。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和响应流程,明确指挥层级和现场指挥权问题,确保发生突发事件能及时妥善处置,明确规范应急联动机制内各部门的职责范围、服务项目、工作保障、协调方法、配合原则、监督机制等,统筹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部门的专业优势,提升协同联动效率。二是建强因地制宜的共治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将基层灾害信息员、安全监督员等队伍纳入基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对珙县而言,我们与芙蓉救援队签订应急联动协议,每年投入50万元充分保障装备养护、培训演练等,充分发挥其专业性,提升全县在隧道、森林防灭火、地震救援等方面能力,加快提升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影响力。三是健全完善救灾物资储备、调拨、紧急采购等制度和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储点布局和库存管理,补齐远距离供水设备、气象预测等短板弱项,解决好“储什么、储多少、储哪里、怎么调”等问题,形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整体合力。
三、深刻领悟、贯彻落实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珙县将深刻汲取今年以来各地发生的事故教训,始终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盯住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等“关键少数”,健全安全重点指标考评体系、部门执法检查考评标准,完善剖析通报、问题交办、风险研判、目标考核、问责追责等机制,强化目标导向和过程监管,确保真正把责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