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2023-06-21 11:27:22来源: 浏览量:
      村级集体经济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需要。近年来,普格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突出党建引领抓带动,突出重点扶持抓示范,突出改革创新抓特色,强力推进重点村扶持、示范村培育行动,村集体经呈现出遍地开花、多元发展的新局面。但由于过去贫困程度深、产业基础薄,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面临的问题
(一)集体经济积累缺乏手段保障。乡(镇)对村集体资源缺乏有效开发手段,致使许多村级集体资源闲置浪费,在调研中这一部分占比高达32%。如原马洪乡拉都吉村、原哈力洛乡瓦依村等活动阵地长期闲置,除短期用于防火值班外,基本没有产生效用。同时乡村两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农村土地等资源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集体土地、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管理权限主要集中在村组干部手中,群众无法真正有效监督。
(二)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不少村组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思想僵化,观念守旧,跟不上市场经济新形势,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水平。以普格县为例,全县8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33人,占比仅为37.1%,初中学历5名,占比为5.6%,平均年龄42.8岁,35岁及以下18人,占比仅为20.2%。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5万元的仅有9个,占比10.1%,基本未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要求。
(三)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认识保障。群众既有走集体致富的要求,又有个人发家致富的强烈愿望。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群众对国家相关政策认识不够、理解有限,对发展集体经济有偏见,持怀疑态度。加上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根除,片面认为发展集体经济是村组干部的事,集体挣钱干部花,和自己没有关系,干群一心发展集体经济的氛围没有真正形成。甚至出现“干部大干、群众迷茫”的现象,一些群众怕承担风险,不愿参与集体产业项目,一些群众把财产转给子女,吃低保、拿救济、靠帮扶,不愿去打工赚钱,全家老小天天在家等着上门帮扶,十分不利于国家建设和集体产业的发展。 
      二、相关对策建议
(一)教育先行,解决好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障碍。一是要破除班子层面的思想障碍。打破单打独干亦能富的思想,树立村强我富的理念,从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创业能人中培养选拔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干劲、廉洁自律的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健全村民自治组织,落实激励、关怀、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机制,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干事有奔头,建成一支充满活力的乡村干部队伍。二是要破除干部层面的思想障碍。要不畏难,要有方向,要有办法。要有意识地利用一切机会,做好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的思想教育,经常性组织他们到产业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彻底转变思想观念。省州帮扶干部要充分发挥特长优势,帮助乡村干部开阔眼界、增强信心、提升能力,要带着感情帮扶,带着政策帮扶,带着使命帮扶,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决心帮助当地发展集体经济。三是要破除群众层面的思想障碍。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是中央、省州的一直要求,要让群众从“要我发展”转变到“我要发展”,就必须从思想根源上扭转群众那种“账多了不怕想、虱子多了不怕痒”“等靠要”的思想状态,要反复开会动员,多引导,要想办法组织他们走出去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同时,还要持续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增强他们发家致富的本领和技能。
(二)遵循原则,把握好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目标。一是遵循从主导产业中选择集体产业的原则。从当地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中选择村级集体产业,充分用好这些产业积累的发展优势,让群众更快地融入到当地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来。比如普格县的烤烟、蚕桑、畜牧、旅游等主导产业,生产、流通、加工环节比较齐全,规模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村级在发展集体产业中选择这些主导产业,就能较快地融入全县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已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彻底解决好产品销售难的突出问题。二是遵循长短相结合的原则。农村集体经济积累大多不足,很多都是“空架子”,加之村级承担公共事务过多,使得集体经济难以为继,产业发展应尽量选择短、平、快的项目。如五道箐镇的五道红草莓,从栽种到收获、出售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即使市场行情不好,转产也非常容易。但这种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市场极易波动,因此,产业发展上还必须长短线相结合,比如中草药种植和规模化养殖等产业,投资周期长、技术门槛高,抗风险的能力自然也就更强,受益期也会更长。三是遵循规模发展与“遍地开花”相结合的原则。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是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打响产品品牌的最有效办法。但对于集体经济来说,遍地开花式的小规模种养产业,才是发展的合理选择。要依托公司、集体和合作社适度发展具有当地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绿色有机产品,走特色、特质、特价的新路子。
(三)完善政策,发挥好集体经济产业的引领作用。一是要兑现好产业扶助政策。在推进集体产业扶持工作中,既要扶弱也要扶强扶大,要充分认识扶持龙头就是扶强产业,扶持产业就是扶持群众的思路。原有扶持相关主导产业的政策,要继续坚持并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那些投资周期长、基础设施投入大、覆盖群众较多的产业基地和农业园区项目,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政策服务上给予大力扶持,不断提高这些企业和项目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强化对外的产品拓展力和对内的产业拉动力。二是落实好带头人培育政策。群众因为自身的能力差距,发展产业必须有示范引领,而农村大量的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返乡农民工、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都是推进集体产业项目的责任主体。今后农民培训的重点,要放在这部分人身上,要充分发挥他们实战经验丰富、接受能力较强等优势,对他们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引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康的“带头人”。三是要利用好土地资源政策。做好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引导,鼓励村级集体采取转包、互换、代耕代种、股份合作、转让等形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以村为单位把群众搬迁后闲置的土地统一流转到村级集体,由集体统一确定流转租金,集中流转给产业大户或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再将租金分配给农户,这样不仅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收入也会得到大幅增加。
(四)强化措施,防控好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风险隐患。一是创新组织模式,防范决策风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规划先行,依托专家团队,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精准确定主导产业,推广“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把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小农生产引入大市场,让群众直接参与到市场经营中来,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同时对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实施的主导产业,依据市场行情和光、热、水、气、土等立体条件科学评估,从空间上合理布局,尽可能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来统筹实施。二是发展集体产业,防范自然风险。农业部门和各乡镇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对现有的集体经济进行规范和管理上,把支持重点放在与广大群众联系紧密、运作良好,特别是能够真正带动当地农民发展产业、致富奔康的集体经济上,要逐步取消有名无实的“空壳”经济,让群众在发展产业时能够通过“抱团合作”方式减少投入、规范生产、规避风险、提高效益。同时整合各级各部门涉农资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初加工基地,全面增强产业项目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水平。三是打造区域品牌,防范市场风险。强化龙头企业带动,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托管、股权合作、吸纳就业等方式,将农户利益联结到产业中,增强农户抗市场风险能力。抓好品牌创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设立专项资金,对认证企业实施奖补,通过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制度规范、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加工销售模式,努力打造区域性地标品牌,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惠双赢。(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委组织部,蒋勇,15378408428)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