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城管人的“观察点34天”
N晚报记者 赵丽焕 通讯员 冷晶晶 图片由南湖分队提供
前天早上,在和煦的阳光中,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南湖分队协管员钟旭终于“自然醒”了。有一瞬间的恍惚,随即,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家的味道。
1月26日,大年初二,得知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需要工作人员,这名90后放下碗筷,匆匆收拾行李奔赴观察点,成为南湖街道首批观察点工作人员。
经历过彷徨、不安和烦闷,也感受过温暖与感动,在观察点的34天里,钟旭义无反顾,担负起了一名红船旁青年的责任和使命,也读懂了更多生命的意义。
“既来之,则安之”
忙起来就顾不上害怕了
1月26日晚上,钟旭成了观察点的四名工作人员之一。
“跟自己想象的还是有些不一样,真的到了这个环境里,会情不自禁地紧张起来。”回想起那天晚上,钟旭说自己第一次感觉到疫情离自己如此之近。
但紧张归紧张,钟旭没有自乱阵脚,反而很冷静地开始熟悉接下来的工作内容和环境。
“一开始工作人员比较少,第一天晚上又轮到我值班,我就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尽力去做好就是了。”工作时,要面对的事情是方方面面的,钟旭一件件理、一件件做:做好入住人员的信息登记,进行观察人员的管理,帮助观察人员拿外卖、取快递、传递家里送来的东西……慢慢地,他的心态也平稳下来。
疫情来势汹汹,让人措手不及。“一开始,口罩、防护服不够用,我们就尽量用久一点,防护服脱下后消完毒再用。”尽管当时有很多的不适应,但如今再回想,钟旭说“早就忘了”,“一开始我们每天值班8小时,几个人轮,之后有更多工作人员加入后,我们就调整为每天值班4小时,多余的时间就处理其他事情。工作之外,大家也会聊聊天,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也就顾不上害怕了。”
守好“隔离门”
观察点战“疫”34天
从1月26日到2月28日,34天时间,观察点里接受观察的人员进进出出,钟旭和其他工作人员则一直坚守着。
“刚开始的时候有10多人接受集中观察,后来有所增加,最多的时候有60多人,后来又变少了。”在观察点战“疫”的34天里,钟旭关心着疫情的发展,也见证了这里从人少到人多再到人少的过程。
观察人员入住后,各种情况也接踵而来。“来到观察点的人员,心情总归不太好,有的会抱怨吃住不习惯,闹点小情绪,我们都理解。”钟旭告诉记者,有些观察人员是一家人一起来的,不放心老人、小孩一个人住一间,他就会尽量协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住得舒服些,能稍稍缓解他们的不安情绪。”
观察点的饭菜都是送过来的。每到饭点,钟旭和其他工作人员就会加快动作,他们希望观察人员能吃上热乎的饭菜。饭菜一盒盒发到大家手中,一声声“谢谢”推动着他们不断向前。等发完饭菜回到自己房间吃饭时,钟旭的饭菜早已凉透,有时候刚扒几口饭,就有事情要处理,他就又忙起来……
就这样,问题很多,但钟旭和他的伙伴们并没有被难倒,而是处理得井井有条,他们做的这一切得到了观察人员的点赞。
在钟旭服务的观察点,至今未有确诊人员,但也有个别发烧的情况。“依然会紧张,好在送医之后发现都不是。也想过万一自己感染了怎么办,后来一想,及时治疗就好了!”
34天来,看着曾经不太情愿住进来的观察人员,在打开“隔离门”的那一刻露出的灿烂笑容,钟旭感受到了这份工作满满的成就感。“他们会跟我们说‘谢谢’,会说‘麻烦你们了’,让我们也要注意防护,就像一家人一样,还是很暖心的。”
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读懂了更多生命的意义
在观察点工作,不能回家,在照顾观察人员的同时,他们需要24小时都待在观察点。平时不工作的时候,钟旭会待在房间里,看看疫情的发展情况,跟家人报个平安。但只要微信工作群一有消息,他就会立刻起身去解决问题,给观察人员回应。
他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也让观察人员很感激。钟旭告诉记者,有观察人员特地给他们点了外卖,感谢他们的帮助和照顾。“是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坚持要塞给我们,感觉很暖心,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力量去做得更出色。”
就这样,一晃34天过去了,直到2月28日送走接收的最后一名观察人员,钟旭又在观察点自我隔离了2天,才回到家。
“想想已经好久没有见到太阳了。在观察点的时候特别想家,每次打开那扇‘隔离门’送走结束观察的人员,看着他们走在阳光下,心里在祝福的同时还有很多羡慕。”钟旭笑着说,一开始没想到会留这么久,也没跟家人细讲,他平时跟奶奶住,奶奶年纪大了,自己比较担心她的日常生活,“爸爸让我放心,他每天去照顾奶奶,我隔几天也会给奶奶打个电话讲讲我这里的情况,好让她放心。”
当记者问他进入观察点34天有没有想过申请调换时,钟旭坚定地说:“其实大家都很辛苦,哪里都很缺人,我如果调换的话,就需要隔离14天,这样就浪费了14天时间,我的工作还要找人顶上,太麻烦了。”
如今回到家,吃着热腾腾的饭菜,看到窗外的阳光,回想着那些天的一点一滴,钟旭有些感慨。
他坦言,34天的服务工作,让他收获了很多,也让他看到了更多东西。“在观察点,有很多家长里短的事,直面着被感染的风险,但也让我读懂了更多生命的意义。生命很脆弱,但同时也特别顽强有力,所有人的合力筑起了防疫抗疫最坚实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