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资金紧缺,沙特陷入疲态!俄罗斯或凭3大优势主导国际油市
众所周知,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一直以来都需要根据全球经济形势来定价。近期,由于全球多国都出现疫情,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也在不断加剧。受这一因素影响,石油的价格也在不断下跌。
行情数据显示,目前布伦特原油的价格已经从1月初71.27美元/桶的高点跌至52美元/桶附近,跌幅高达27%;美油也从当时的65.62美元/桶跌至目前的47.3美元/桶,跌近28%。
眼见着国际油价"跌跌不休",一直担负着调整国际油价这一重担的沙特急忙出手,准备说服欧佩克+一起减产,以阻止油价进一步下跌。不料,在原油出口国中一直具有号召力的沙特,这一次却在俄罗斯这里碰了钉子。
最新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本周三(3月4日)俄罗斯已经对沙特提议的、欧佩克(OPEC)及其盟友(欧佩克+)的减产计划表示反对。据悉,作为欧佩克实际领导国的沙特,此前正积极推动12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但是俄罗斯却一直抵制这一计划,导致沙特的减产计划迟迟无法推进。
从这一消息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沙特是欧佩克的"掌门",但是却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呼百应。相反,沙特要想减产,还需看俄罗斯的"脸色",这可能意味着俄罗斯如今在油市中的实力已经在沙特之上了。
问题是,为什么如今俄罗斯在油市中的实力能够超越长期扮演着全球原油"央行"这一角色的沙特呢?是否在全球应对疫情之际,油市格局正在悄然改变呢?如果真是如此,未来俄罗斯在油市中的地位又将如何演变呢?1.盛极而衰:从垄断全球油市90%到几乎被美国超越
上世纪70年代,中东地区发起的石油禁运导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一度陷入经济世界,经此一役之后,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声名大噪,时至今日人们一提起石油,仍会想起中东地区的欧佩克,而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化石油油井的俄罗斯反而经常被人们遗忘。
资料显示,现代石油开采史始于1846年,彼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的亚伯拉罕·季思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同一年,位于巴库附近的Absheron半岛钻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标志着俄罗斯石油工业诞生。巴库位于现在的阿塞拜疆,当时属于俄国的一部分。
当时,巴库地区的石油资源极其丰厚,到了1861年,该地区出产的石油已经占据全球90%的石油市场,可谓盛极一时。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就曾表示:"如果石油是女王,那么巴库就是其宝座。"正因有着大量的石油自由,巴库成为当时全球各个大型石油公司必争之地,罗斯柴尔德家族和诺贝尔兄弟就曾争夺国该地区的石油经营权。
由于一开始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并不大,因此石油工业的发展十分缓慢。直到19世纪初,内燃机的出现才令石油身价百倍,同时也令石油开采变得繁荣起来。到1910年,美国、加拿大、伊朗、秘鲁、委内瑞拉、墨西哥和伊朗等多国也都发现了新的油田,并且全部得到了工业化开发。
出现大量竞争对手之后,仍为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之一的俄国,到20世纪初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从一开始的90%降至30%。随后,俄国的石油行业还受到了十月革命、俄国内乱及石油公司国有化等一系列时间的严重冲击。直到1923年,该国的石油出口才得到恢复。
20世纪50年代,该国又在乌拉尔地区和伏尔加等地发现了新的产油区,这些地区的石油产量在该国石油总产量中的占比一度达到45%;60年代,该国又开始对西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进行开采。
随着该国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大幅增强,全球石油价格也因供应增加而下降,这也成为催生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因素之一。数据显示,在1960年欧佩克成立之前,油价一直处于1.5美元至1.8美元/桶的低水平。
在欧佩克成立之后,该组织开始围绕石油定价权与西方跨国公司展开一系列的斗争。不过,一直到1973年石油禁运之前,国际油价还不到3美元/桶,可见欧佩克在与西方企业的斗争中只能算小有成就。直到1973年该组织发起石油禁运,这才令石油的价格飙升,欧佩克也因在与西方的争夺中取胜而声名大噪。
当然,此时苏联也没闲着,在欧佩克与西方国家斗智斗勇之际,苏联为了赚取更多的外汇,开始对西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进行大规模投资和开采。数据显示,1970年该国对油气行业的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为28.7%,而到1985年,这一比例已经直线上升至38.6%,可见该国对石油行业的重视。
然而,资源总有开采完的那一天,苏联连续几十年对石油进行疯狂开采导致这一天提前到来。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过于密集的油井导致该国石油资源枯竭,加上缺乏对新油田的勘探,该国的石油工业进入了衰退期。
1975年该国的"五年计划"一开始规定将开采5.05亿吨石油,后来又将该数字下修至4.874亿吨,而实际也只开采了4.91亿吨;1980年该国又计划开采6.4亿吨原油,随后又将该数字下修至6.06亿吨,而实际产量只有6.03亿吨;1985年计划开采6.3亿吨,随后下修至6.28亿吨,但是最终也只开采了5.95亿吨……
随着该国石油工业的萎缩,到1989年该国虽然仍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但是在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力发电和原子能等在内的能源总产量仅占全球总产量的21%,差点被占比20%的美国赶超。2.再现辉煌:俄罗斯与沙特和美国相比,存在3大优势
石油工业疲软的现象在该国一直维持到上世纪90年代末。1997年,随着俄罗斯石油产量恢复,该国的危机才得以解除。然而,对该国石油工业的考验却从未停止。21世纪初,美国在页岩气开采中获得技术突破,随后将该技术推广到页岩油开采中,自此之后,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不断增加,开始危及俄罗斯和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国家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地位。
近些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油开采量增加,该国在实现能源独立的目标之后,与沙特、俄罗斯一起主导世界油市的形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面对这种情况,沙特开始了与美国产油商新一轮的市场与价格之争。
2014年前后,由于国际油价高企,美国页岩油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而为了防止美国页岩油动摇到其在国际油市中的主导地位,沙特开始试图通过价格战来击退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然而在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倒下之前,沙特就因财力不足而收手。随着美国的实力不断增强,欧佩克的话语权也在不断下降。
到了2018年底,油市格局已然大变。美国因页岩油产量持续增加,已经实现了"能源独立";相比之下,沙特在面临市场份额和价格的两难选择之中,终因财力不足而选择通过减产来维持石油价格。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沙特与美国的争斗中,俄罗斯成了最大的赢家。一方面,由于沙特2014年的价格战,美国页岩油产业表面虽然仍保持繁荣,实际上却因低油价而陷入长期高产却赚不到钱的陷阱中,这很可能会令美国"能源主导"的目标就此踩下"刹车";另一方面,沙特近2年来频频减产也导致话语权不断下降,从而给了俄罗斯增加市场份额的机会。
也正因如此,如今沙特想要减产以维持油价,还需要看俄罗斯的"脸色",这也证明俄罗斯在全球油市中的实力正在凸显,甚至有可能再现此前的辉煌。为什么俄罗斯能在这一轮的考验中脱颖而出呢?简单来说有以下3大因素。
(1)俄罗斯不执行减产计划甚至不支持减产
对各大产油国来说,原油产能、产量及市场份额就是其实力最主要的象征。过去几十年中,沙特之所以能一呼百应,随时通过减产来维持油价,主要是因为几乎所有产油国都愿意配合其减产行动,因此这些欧佩克和俄罗斯等欧佩克+国家并不需要对市场份额丢失感到担忧。
然而,自2018年底以来,受困与油价疲软,沙特一直致力于推动欧佩克和欧佩克+一起减产来保持油价,而这一目标却迟迟没能实现。因为随着减产推高油价,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就会因更加有利可图而加大开采力度,从而可能覆盖减产规模,导致油价再度变得疲软;并且在美国增产的过程中还能拿下减产国因减产而失去的市场份额,从而令减产国得不偿失。
沙特近2年话语权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频频减产导致的。相比之下,早就看透了这一点的俄罗斯一直不支持减产。例如在2018年12月的欧佩克大会上,由于俄罗斯一直对减产规模不满意,欧佩克和欧佩克+一开始未能就减产计划达成一致。在经过漫长的"讨价还价"之后,双方终于同意就减产协议达成一致。
有意思的是,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国家同意减产80万桶/日,而以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则只需减产40万桶/日。可见俄罗斯真的不愿意减产,而且哪怕是只需减产40万桶/日,俄罗斯最终常常因为不担心被沙特"惩罚"而没有完成其减产承诺,甚至可能根本就不落实减产计划,因此得以在油市竞争中保存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沙特正在推进的减产行动中,俄罗斯一直都在抵制任何形式的减产。虽然3月5日欧佩克代表透露称,欧佩克+可能会在其150万桶/日的减产中承担50万桶/日的减产量,但是此前有消息指出,目前沙特正准备对俄罗斯妥协,考虑与科威特、阿联酋等国一起承担主要的减产指标。如果最终结果真是如此,那么沙特的实力很可能会继续被削弱,而俄罗斯的锋芒也将进一步盖过沙特。
(2)俄罗斯对石油出口的依赖性远远小于沙特
与沙特相比,俄罗斯之所以不太热衷于通过减产来维持高油价,除了不愿意为了维持油价而丢失市场份额之外,俄罗斯经济对于石油的依赖相比于沙特要小得多,正因有着这一优势,俄罗斯才不像沙特那样急于推高油价。
根据世界银行(Worldbank)的数据,虽然石油同为沙特和俄罗斯的经济支柱,但是在两国的出口中占比却不太相同。对于沙特来说,以石油为主的燃料在该国出口总额中占比高达78.63%,而位列第二的半成品,占比仅15.61%,其他产品占比则不足两位数,可见石油等能源出口在该国经济中的地位之高。因此,哪怕油价出现小幅下降,沙特的经济都可能会受到严重冲击,更别提近期仅30%的跌幅了。
相比之下,燃料虽然也是俄罗斯出口的主力产品,但是占比仅52.68%,远远低于沙特。对比上面2张图中的饼图也可以发现,相比与沙特,俄罗斯的出口产品更为多元化。也就是说,就算石油出口额因价格下降有有所减少,该国也可以尽量通过其他产品的出口来弥补。因此,相比之下更为多元的出口格局,令俄罗斯的经济相对更有韧性,在做出石油产量的相关决策中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掌握主动权。
(3)俄罗斯的原油开采成本远远低于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
相对于美国页岩油开采来说,俄罗斯则具有开采成本更低的优势。上文提到,2014年沙特掀起的对美国页岩油产业的"价格战"中,最终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却令美国页岩油产业陷入长期高产却不赚钱的窘境中,为其页岩油产业的最终衰败埋下伏笔。
据外媒今年年初报道,自2015年以来,美国累计约199家页岩油开采商申请了破产保护。由于该国页岩油长期无法赚钱,投资者也终于对被斥为"庞氏骗局"的页岩油产业失去耐心。而没有了投资者的资金支持,美国众多页岩油开发商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届时将会导致更多页岩油开发商破产。
美国页岩油开发商之所以会陷入赚不到钱的窘境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开采成本过高,尤其是其用水成本。咨询公司IHS Markit此前的数据显示,二叠纪盆地2019年的水费同比暴涨17%至140亿美元,这是其2018年用水力压裂砂的费用的3倍多,加上取水和废水处理的成本,在油价过低的情况下,页岩油商真的很难赚到钱。
相比之下,沙特和俄罗斯的原油开采成本要低得多。数据显示,沙特石油开采成本低于10美元/桶;而俄罗斯能源部2016年则曾透露,该国开采石油的平均成本为2美元/桶,难以开采集大陆架项目的开采成本则为20美元/桶。该国还表示,哪怕油价跌至15美元/桶,该国的石油仍能保持盈利。
由此可见,与沙特和美国相比,俄罗斯在产量的选择空间和开采成本方面各有优势,加上更为明智的决策,令俄罗斯得以在近2年全球油市格局的剧变中做到独善其身,并有望借此再续此前的辉煌。3.一争高下:未来俄罗斯能否主导油市还存在变数?
由此看来,目前全球油市虽然正由俄罗斯、沙特和美国三国主导,但是从实力上来看,沙特的弱势地位已经越来越明显,而美国页岩油也开始出现问题,那么我们是否能就此判断,未来俄罗斯将在国际油市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呢?答案恐怕是"不能",为什么呢?
一方面,在上世纪70年代遭受"石油冲击"之后,美国就意识到"能源独立"甚至"能源主导"的重要性,而页岩油产业的繁荣令该国实现了能源独立的目标,并且还一步步向"能源主导"这一目标靠近,因此美国可能不会轻易放任该国页岩油产业进入衰退期。如果美国愿意对该产业提供资金支持,那么该国可能还是有实力与俄罗斯一争高下的。
当然,就目前的局势来看,美国通过大量资金来扶持该国页岩油产业的可能似乎还比较低。而对美国页岩油商来说,一个更不好的消息是,随着新能源车的兴起,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可能还将继续处于疲软状态。
如俄罗斯跨国能源企业卢克石油公司的副总裁列昂尼德·费敦近期所说,廉价油的时代将持续到至少2040年。因此,美国若想通过资金扶持来维持该国页岩油的生产,恐怕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也不排除这种情况的出现。
另一方面,沙特虽然频频减产,但是作为全球石油出口大国之一,沙特的原油产能并未被缩减。相反,只要有需要,该国可能可以立刻恢复大部分产能,这从去年该国遭遇的"黑天鹅"事件中可以看出来。
去年9月14日,沙特两处隶属于阿美公司的设施遭到了无人机的打击,导致该国原油日产量减少了大约一半;随后该国表示,将在短期内恢复产能。当时市场普遍预期沙特需要数个月来恢复,出人意料的是,到10月5日,该国就宣布其原油产量已经完全恢复,速度之快令人惊讶。由此可见,沙特目前确实落后于俄罗斯和美国,但是在必要的情况下,该国可能有能力迅速恢复产能,其实力也不容小觑。
总的来说,在目前国际油市的主导地位争夺中,相比于美国和沙特,俄罗斯的胜算明显更大,有分析甚至认为,如今的欧佩克其实已经唯俄罗斯马首是瞻了。不过,国际油市的演变目前仍存在众多的变数,俄罗斯最终能否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恐怕还难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