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爆!音乐人勒荣多吉首创熊猫发声法,少儿声乐或将迎来大革命
勒荣多吉在少儿声乐领域堪称深耕多年的“老将”,至今已有20余年。他身兼多职,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创作人,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者和深入钻研的研究者。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以及青年词曲作家,拥有声乐硕士学位的他,先后师从中国音乐学院马秀云教授、沈阳音乐学院刘航教授等业内大咖,专业素养极高。
在他漫长的教学实践中,勒荣多吉始终在探索如何让孩子们更快乐、更高效地学习声乐。一次机缘巧合,他在观看关于大熊猫的纪录片时灵感乍现。而在这之前,他还深受两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影响,一位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师姐操明花,另一位是国家级哈哈腔传承人。从他们对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坚守中,勒荣多吉汲取了养分,坚定了将独特元素融入声乐教学的决心,这才有了将大熊猫元素与声乐教学相融合的大胆设想。
经过无数次的研究、试验与改进,勒荣多吉精心总结出10种独特的训练方法,构成了“熊猫发声法”的核心内容:
1. 竹林清风呼吸法:孩子们仿若置身于大熊猫生活的竹林,深吸一口气,感受气息像清风般充盈整个腹部,随后缓缓吐出,每次唱歌前进行5 - 10次,借此稳定气息,为歌唱打下坚实基础。
2. 熊猫憨态打嘟练习:模仿熊猫那慵懒的神态,放松嘴唇,吹气使嘴唇快速颤动发出“嘟”声,音高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这个练习在增添趣味的同时,有效锻炼了孩子们的气息控制能力和唇部肌肉。
3. 圆滚滚共鸣哼唱:让孩子们像熊猫圆滚滚的身体一样蜷缩起来哼唱,亲身感受声音在胸腔产生的共鸣,助力他们找到胸腔发声的窍门,使声音愈发醇厚。
4. 竹叶轻拂音阶:以竹叶飘落的节奏为灵感源泉,从低音到高音,再从高音到低音,缓缓唱出音阶,每个音都如同竹叶轻轻触碰,平稳且连贯,帮助孩子们在自然的韵律中熟悉音阶。
5. 熊猫爬树高音挑战:将每一个高音想象成熊猫攀爬的新高度,发声时就如同熊猫努力向上攀爬,集中气息与注意力,一举攻克高音难点,让孩子们不再畏惧高音。
6. 吃竹子咬字训练:模仿熊猫吃竹子时清晰利落的动作,快速朗读歌词,留意每个字的发音,随后将这份清晰感融入唱歌之中,显著提升孩子们的咬字清晰度。
7. 熊猫午睡哼鸣冥想:午后时分,孩子们像熊猫午睡一样放松躺下,轻轻哼鸣,在半梦半醒之间感受声音的震动,有效增强对声音的敏感度,培养孩子们对声音的感知天赋。
8. 熊猫嬉戏真假音转换:假声恰似熊猫轻盈地跳跃,真声犹如熊猫稳重地行走,在歌曲中依照嬉戏的节奏进行真假音转换练习,让孩子们轻松掌握这一高难度技巧。
9. 熊猫回声山谷练声:孩子们想象自己身处山谷,每唱一个音都能听到回声,通过控制声音的强弱和延续时间,与“回声”相互呼应,极大地提升声音的表现力,丰富孩子们的声音表达层次。
-
熊猫宝宝撒娇颤音:模仿熊猫宝宝撒娇的声音练习颤音,通过腹部肌肉的轻微抖动,让声音产生自然的颤动感 ,为孩子们的歌声增添更多情感与表现力。
目前,“熊猫发声法”已经在勒荣多吉的课堂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孩子们在充满趣味的学习过程中,声乐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勒荣多吉决定开启全国公开巡讲推广之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熊猫发声法”走进更多的课堂,为少儿声乐教育注入全新的活力。
在创作方面,勒荣多吉同样成绩斐然,创作作品超过500首,题材广泛,涵盖童声教育、社会公益、传统文化等多个领域。其作品《武义大漆》以非遗文化为灵感,将千年漆艺与童声完美融合,在音乐平台上累计播放量超5000万次。他还根据学员特点量身定制作品,如徐航怡演唱的《圆明园你在哪里》李源演唱的《念青衣》苏欣玥演唱的《枕月光》等,助力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特色。
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众多学生在各类国家级赛事中脱颖而出。孟圆圆在2024年荣获“中国好童声”双冠军;潘宇轩凭借《防震减灾》斩获全国争霸赛原唱组冠军;蒋梓若的原创歌曲《草原的思念》荣获全国少年A组特别大奖冠军 ;单诗雯的原创歌曲《东阳踏水歌》荣获全国幼儿组冠军;任叶朵的原创歌曲《青春东阳》荣获全国儿童A组冠军。此外,他的学生中有15人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30人进入211/985名校。
勒荣多吉首创的“熊猫发声法”,无疑是少儿声乐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我们期待他在全国巡讲推广的过程中,能够让这一独特的教学方法遍地开花,帮助更多的孩子开启美妙的音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