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富顺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与传承再出发
省政府在批示中要求,自贡市政府及富顺县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保护措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中,要重视保护城市格局,注重城区环境整治和历史建筑修缮,不得进行任何与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
古城街区名人 见证千年历史
“为了更好传承和保护我县历史文化遗产,我县于2018年初启动了申报富顺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周春文介绍,到今年4月获省政府通过,历时刚好两年,工作卓有成效。
“富顺县历史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较多。县城及周边历史遗存、人文环境、传统风貌保存完整,历史文化气息浓厚,有‘盐之源、才子乡、豆花城’的美誉。”谈起家底,富顺县文物局局长陈小波如数家珍:“全县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县级及其他文保点约700处,其中富顺中心城区分布最为集中,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县资深非遗专家李嘉良说:“经过7次整理和申报,富顺县现状共有非遗项目55项,其中省级2项,即富顺豆花制作工艺和富顺手工微刻工艺;市级非遗12项,包括童寺锁啦、高桌狮灯等;县级非遗41项,包括大龙表演、九大碗制作工艺等。”
“约1500年的历史演进,富顺古城区环境要素呈现为四山环一湖的格局。一湖即西湖,四山即以西湖为中心,东有五府山,南有神龟山,西有钟秀山,北有玛瑙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乔厚铸介绍,与建县的历史相比,街区更早形成,到现在明显形成三个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及后街—北门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庙—西湖历史文化街区、邓井关大河街历史文化街区。这是富顺之所以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如果没有人的活动,还叫名城吗?”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仁斌谈起富顺历史上的才子和著名人物,更是如数家珍:“有景泰十大才子之首的晏铎,有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有‘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宋育仁,有著名作家教授陈铨,有北大哲学教授黄楠森,有著名作曲家黎英海、王锡仁,有著名书法家郑诵先……”这些名人,是富顺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成功申报名城 再启保护传承
“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意味着什么?”这是记者得知这一好消息后最想知道的事情。
“一方面,国家、省上将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地方人民政府也将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本级财政预算将有专项资金列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说道:“另一方面,也督促着政府对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等进行更好的保护。”
在一份名为“富顺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材料”中读到这样一些句子:以“千年古县,才子之乡”为主题,重点保护以富顺文庙、刘光第墓、福源灏民居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形成“一带、三片、多点”的县域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在城市格局和形体方面,重点保护县旧城区城市格局和山水环境风貌和历史文化特征,保护好“三山一湖”组成的富顺西湖风景区、城北玛瑙山、城东大观山、城南大山坪山体、富顺十景之一“南浦书台”所在的挂榜山和“东津台曜”所在的东山等山脊景观轮廓线,保护好文光塔、回澜塔和钟鼓楼等标志性建筑之间的视线通廊;在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方面,重点保护文庙?西湖片区、县城后街及北门巷、大河街,保护现有街巷格局和空间尺度、临街建筑风貌和道路、建筑的传统作法和材质,以保护具有浓郁川南地域特征的传统街市风貌;文物古迹保护方面,重点保护的实体有富顺文庙、刘光第墓、回澜塔、千佛岩摩崖造像、读易硐、文光塔、富顺西湖、“第一山”石碑、晏熊祠、谢持故里等,并划定以上保护实体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古树名木方面,要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进一步做好现存古树名木的勘察、测量、摄影、建档和挂牌工作;古镇保护方面,赵化镇、狮市镇按照过去完成的保护规划继续实施,新编制长滩镇、怀德镇保护规划。
如果你还是觉得有些抽象,再看看细化的保护方案,比如文庙?西湖历史文化街区。主要保护的街巷有文庙正街西至和平街路口东至皂角巷,全长约270米,围城路从新生街口向西约420米,新街子西段长约260米,西湖路半边街全长约875米。重点保护富顺文庙建筑群、刘光第墓及烈士陵园、富顺县委党校旧址、富顺西湖、谢持故里碑亭、晏熊祠、第一山碑、读易硐、新街子街道、富顺钟鼓楼、玉霄观等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历史街巷两侧约85处重要的历史建构筑物;保护西湖与钟秀山、五府山之间的空间格局,保护文庙建筑与神龟山、老县衙和周边建筑的空间关系。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共7.7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8.21公顷。
复活一座古城 造福一方百姓
从有关方面获知,近年来,富顺用于古城保护的资金约24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700万元,省级资金100万元,地方匹配资金600万元。完成了富顺文庙大成殿维修、富顺文庙保护设施建设工程、福源灏民居抢险排危工程;配合省考古学院完成富顺县大坡上水库建设工程文物考古现场发掘、富顺地区唐宋时期摩崖造像调查工作;完成了刘本祠维修、万寿古街保护整治、“咸宜庄”民居排危修缮等工程;完成了富顺文庙展陈馆大纲方案设计,文庙石质、文庙前院维修勘察设计方案公开招标等。
就成功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采访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富顺人。在外就读大三的学生小张在电话里说,读大一的时候,他们寝室里晚上有一个保留节目,每人轮流介绍自己的家乡。当时,他十分自豪地讲起自己的家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千年古县”、“才子之乡”的美誉。现在,家乡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感觉实至名归,又新添了内心的一份自豪感。希望家乡把这名城保护好,把这块牌子擦得亮亮的,让在外的富顺人有归属感;同时,发展好旅游,搞好宣传,造福一方百姓。
“为了科学、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县上聘请了国内省内名城保护知名专家组成名城保护专家咨询小组,设立了名城保护办公室,负责名城保护沟通协调工作。”陈小波说:“名城保护是一项公众参与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广泛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最大限度地获得群众支持,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才能确保名城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据了解,下一步,富顺将继续保护千年古城的原有历史格局和风貌,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延续与传承。近期将以保护为主,有效保护和抢救面临破坏的文物古迹,搬迁不合理占用文物古迹的单位和个人。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整治与街区整体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和景观环境。从整体层面上控制历史城区的新建设,保护和延续历史城区的传统格局和风貌。(刘安龙 许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