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糯稻产业“丰”景独好,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2025-03-25 12:32:34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在春意正浓的大竹县,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而糯稻产业无疑是这幅画卷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这片承载着希望的土地,正向着国家级农业产业园的目标大步迈进,其百里油菜花海与和煦春风相映成趣,空气中飘散的东汉醪糟火锅的馥郁香气,宛如一封封邀请函,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解锁春日里的浪漫与舌尖上的惊喜。

一、从传统到融合:糯稻产业的华丽转身
2025 年 3 月,一则喜讯为大竹糯稻产业的蓬勃发展再添华彩——四川东柳醪糟公司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研学资源以及卓越的产业带动能力,成功跻身四川省研学旅游提升试点单位名单。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大竹糯稻产业正式迈入“以文塑产、以产促旅、以教赋能”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开启了从“传统农耕”向“三产融合”的全新征程。

大竹县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奉为圭臬,立足本地糯稻特色资源,巧用“绣花功夫”,硬是将“小糯米”雕琢成了“大产业”。通过精心构建“政府引导 + 企业主导 + 农民参与”的协同联动机制,全县逐步勾勒出“糯稻种植与泛产业链有机农产品生产—初精深加工—农文旅教商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宏伟蓝图。东柳醪糟公司更是以非遗醪糟酿造技艺为“内核”,匠心打造全国首个醪糟文化博览园,让糯稻产业跳出单一农产品加工的“小圈子”,向着文化传承、教育实践、休闲旅游、电商物流等多元领域大步拓展,推动农业华丽转型,从单纯的“卖产品”蝶变为“卖文化”“卖体验”,使得广大农民得以在产业链的不断增值中共享发展硕果,真正实现了“土里刨金”。
二、三链同构:激发产业澎湃动力
(一)科技强链,筑牢产业根基
大竹县高瞻远瞩,斥资数亿元精心打造糯稻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广“糯稻制种 - 糯稻种植”“糯稻 + 油菜花”等生态种植模式,借助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大脑”,实现了农田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全县糯稻种植面积如雨后春笋般突破 20 万亩,亩均增收超 700 元,为产业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东柳醪糟公司携手川农大共建糯稻研发中心,研发推出低糖醪糟、即食醪糟汤圆等 20 余款创新产品,斩获国家专利 10 多项,以科技之力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昂首迈进,让古老的糯稻产业焕发出新时代的科技光芒。
(二)文化延链,雕琢特色 IP
以传承千年的“东汉醪糟”非遗技艺为灵魂,大竹县巧筑醪糟文化体验工坊、醪糟火锅主题餐厅等诸多载体,精心推出“一粒糯稻的千年之旅”研学课程。2025 年春季,一场将醪糟火锅与油菜花海完美融合的“花田火锅节”火爆出圈,单日接待游客量超 5000 人次,周边民宿、农家乐也跟着沾光,收入增长 40%,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新典范,让大竹糯稻文化的魅力声名远扬。
(三)品牌塑链,拓宽市场版图
大竹县深谙品牌战略之道,实施“区域公用品牌 + 企业品牌”双轮驱动,“大竹糯稻”成功斩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东汉醪糟”入选“四川老字号”,产品一路高歌猛进,进驻盒马鲜生、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年销售额一举突破 8 亿元大关,更远销日韩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打响了大竹糯稻产业的知名度。
三、共富之路:糯稻开启幸福大门
当下,大竹糯稻产业已成功构筑起“一核三区多节点”的发展格局,宛如一颗闪耀的明珠,直接带动 2.3 万农户增收致富,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 2.8 万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 35%,成为当地百姓的“钱袋子”增长引擎。东柳醪糟公司更是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分红等紧密利益联结方式,与农户携手同行,年支付糯稻收购款超亿元,还通过加工企业用工为农村解决就业岗位 1200 余个。不仅如此,产业联动催生的醪糟文创产品、糯稻主题景点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如同繁星点点,助力大竹县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殊荣,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也成功跻身省五星级园区行列,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
四、展望未来:续写糯稻传奇篇章
入选四川省研学旅游提升试点单位名单,恰似为大竹县“糯稻 + 文化 + 旅游 + 教育”深度融合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展望未来,大竹县将聚焦场景升级、体验升级、价值升级三大关键领域精准发力,精心打造有情怀、有底蕴、有特色的糯稻产业文化精品,向着国家级农业产业园的宏伟目标加速冲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田间那一抹金黄的希望,到餐桌上那一道道承载文化的美味,从传统农企的蜕变到省级研学标杆的树立,大竹糯稻产业的蝶变之路,正是大竹人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生动诠释。未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将继续以糯稻为笔、文化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上挥毫泼墨,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让大竹糯稻产业的芬芳飘向更远的地方。(供稿: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田间那一抹金黄的希望,到餐桌上那一道道承载文化的美味,从传统农企的蜕变到省级研学标杆的树立,大竹糯稻产业的蝶变之路,正是大竹人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生动诠释。未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将继续以糯稻为笔、文化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上挥毫泼墨,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让大竹糯稻产业的芬芳飘向更远的地方。(供稿:大竹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