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华兴贸易彭正兴:借林发力、助农增收,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2022-08-15 15:39:00来源: 浏览量:

绿意盎然,云雾缭绕,茂林深篁,沁人心脾。马边拥有149万亩竹林,是四川竹产业40个主产县之一,其中笋用竹达89万亩。近年来,马边注重竹产业发展,依托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项目,推广“三品一标”,大力培育本土优质三月竹笋、八月竹笋等,着力打造竹产业园区、基地,目前已建成2个省级竹产业基地。全县春秋两季的竹笋产量约7000吨,产值约1.78亿元,竹产业已成为马边林业推动乡村振兴和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马边竹笋多为天然野生笋,且为林下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这些生态笋的品质极佳。依托优质的竹笋资源,政策的大力帮扶,一批优势竹笋企业发展壮大,而马边华兴贸易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情系家乡,农民蝶变企业家

说到马边华兴贸易公司,其创办人彭正兴实为传奇人物。

彭正兴,出生于1966年,是光明社区土生土长的人。在1992年以前,他和其他人一样,下地劳作,外出务工,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1992年,在成都务工的他看见商店里一小包泡椒竹笋就要卖好几元,情系家乡的他突然想到,马边竹笋产量那么大,品种齐全,品质上乘,但是由于没有深加工企业,只能卖原材料,甚至无人收购,大大减少了群众的收入。

竹笋产业点燃了彭正兴的创业激情,他认识到如果家乡也有竹笋加工企业,势必会大大提高马边竹笋资源利用率,提高群众的收入。

从1992年开始,彭正兴在光明社区五组尝试进行竹笋加工。“原来就是一个小作坊,当时缺资金、缺技术,都是一边做,一边想办法,同时四处学习取经,自己买相关的书籍钻研,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样过了近十年。”谈起当初的艰难,彭正兴记忆犹新。

2003年,彭正兴在原来小作坊的基础上注册成立四川马边华兴贸易公司,主营竹笋及农副土特产加工、销售。2007年注册了马边“大风顶”熊猫图案商标,成为以生产加工清水竹笋及其它农副土特产品为主的民营企业。

勇毅笃行,科技创新增动力

所谓“勤能补拙”,功夫不负有心人,彭正兴十年的执着与努力,不仅让其竹笋加工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成熟,还申请获得了“笋衣脱衣机”“竹笋精洗机”2项科技发明。

“竹笋保鲜必须及时加工,以前去笋衣全靠人力纯手工搓洗去笋衣,既费时又费力,而且竹笋完整度、清洁度差,于是想发明一种机器来代替人工操作。”彭正兴说出了搞发明的初衷。

“笋衣脱衣机”于2009年开始研发,经数次试验、反复修改设计图纸,投入试验用笋折合资金10多万元,2011年终于研发成功,于2012年申请获国家专利。该机使用方便,过去300个工人一天最多加工6吨成品,“笋衣脱衣机”的发明,1台机器30分钟可加工1吨成品,经人机对决,工作效率是人工的40倍,大量节约了人工费用,既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具有使用简单,省时省力,工作高效,还节约能源,又安全可靠等特点。2012年,公司技术团队又着手研发“竹笋清洗机”,2015年3月申请获得国家专利,它的诞生,迎来了竹笋加工上又一次新技术大突破,可节约劳动力50人。

2015年4月,中央电视台10套《我爱发明》栏目,让全国广大电视观众了解笋衣脱衣机和竹笋清洗机快速高效的实用新型技术,以及远销国内外的有机食品“山珍”竹笋。由此,彭正兴远近闻名,并受邀对周边村落笋用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帮扶,为马边竹笋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机品质,让马边竹笋“走出去”

2015年,四川马边华兴贸易公司申请有机认证面积8000公顷(120000亩),原料采集6000吨,年加工清水笋2800吨,正式生产有机清水竹笋产品。2016年获乐山市知名商标、乐山市重点龙头企业,成为进入乐山市国家科技园区企业。2017年获马边彝族自治县先进单位,同年,马边大风顶品牌野生竹笋获国家质量总局颁发的“中国质量先锋”。

为保证品质,彭正兴随时抽检竹笋加工个个程序,亲自指导竹笋加工、成品放置等事宜,严格监管每个环节。加工过程中,采收的鲜笋离工厂7-50公里左右,运输时间短,设备先进,加工速度快,通过煮、冷却、脱衣、精洗、平头等过程,无添加任何化学防腐剂,制作成笋片、笋花、裹片、圆片、笋角、笋条等系列,经陶洗、封罐、灭菌,完成易拉罐和18升罐清水笋系列制作全过程,特殊的加工工艺,保证了鲜笋每个环节都能直接入口食用,保持了马边竹笋色质谷黄、鲜、香、嫩、脆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通车后,为马边打开了一条追赶跨越和未来高速发展的“希望之路”,让马边融入乐山“1小时”经济圈,提升了马边县区位优势,也让马边华兴贸易公司的竹笋产品得以走出大山,走进了多个500强餐饮集团。

目前,公司竹笋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宁波等全国近二十个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21年,公司实现产销超过1000万元,成为带动马边竹笋产业的有力引擎。

“头雁”领航,让村民“富起来”

在振兴乡村的大课题上,彭正兴显示着“头雁”担当。马边华兴贸易公司产业做大了,马边笋农依托公司实现多渠道增收。“我心里想的始终是让群众获得更多利益,这是我成立公司的初衷。”彭正兴介绍说,“在全年竹笋采收季节,我们公司的竹笋收购价都略高于市场价,有时还会保底价收购,保障笋农利益。同时,竹笋加工期间,公司每天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公司的务工人员都是周边群众,有时一天有百余人在公司务工,管理也全是周边群众,每天公司都会根据岗位支付每人每天300到400元不等的工资,而且,所有到公司来务工的,我的要求是家庭收入偏低的一律优先,以便最大限度帮助群众。”

2021年,公司全年购买青笋鲜笋1500吨,价值1440万元,帮助群众销售农特产品350吨,销售额339.5万元。全年用工超过3000人次,全年支付群众务工费用超过100万元,间接带动超过7000名群众增收,实现了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与此同时,为了让马边更多的农特产品走向全国,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彭正兴正在积极探索青梅产业。

2020年7月,公司新研制的“梅梦源”马边青梅汁通过国家质检部门的检验并获得高度肯定。“梅梦源”马边青梅汁于2020年8月下旬进入试生产阶段,对马边青梅进入产业化发展,助推马边全县“青梅竹马”特色产业链的形成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公司发展受到国家商务部及省、市、县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支持。

为将马边青梅产业做实做细,彭正兴深入三河口镇、梅林镇、苏坝镇、大竹堡乡等青梅主产区,指导群众青梅种植、管护,从源头上保障群众增产增收。今年,四川马边华兴贸易公司已和全县11个村签订了青梅收购协议,马边青梅产业在规模化精加工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目前,马边全县拥有可采笋竹林面积146万亩,其中天然林下竹131万亩,人工笋用竹林15万亩,年产竹笋6000吨,产值8000万元。青梅5.7万亩,全县年产青梅3000吨,产值1200万元。待种植的笋用竹林和青梅全部投产后,每年产值将达到4亿元以上。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彭正兴以振兴家乡为初衷,充分利用丰富的农特产资源,砥砺前行,不断创新,终成就了自己,造福了乡邻。彭正兴坦言:他对马边农特产充满了信心,会更加积极地为马边农业特色产业走出大山、走出国门“寻路”。(陈宦儒)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