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职专:党建引领,绘就“无痕”生态新画卷
2025-04-01 11:01:59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浪潮中,宣汉职专财经商贸党支部积极行动,于 3 月 31 日清晨,组织 480 余名师生志愿者奔赴宣汉县君塘镇陌上森林研学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无痕山林”环保志愿行动火热开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文明担当。

专业赋能,精打细算守护绿色家园
活动筹备伊始,师生们便展现出非凡的专业素养。提前两周,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山林间,实地踏勘 3.2 公里巡护路线,如同精准的生态测绘师,为后续行动谋篇布局。会计专业的师生更是大显身手,运用财务管理专业工具构建动态监测模型,将广袤林区巧妙划分为 8 个网格化责任区,让每一寸山林都有专属的“守护者”。
精心设计的《环保行动成本控制表》更是一绝,18 项支出被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锱铢必较只为将活动总成本稳稳控制在 639.2 元,人均成本仅 1.92 元,真正做到了“不打无准备之仗”,也完美践行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古训。正如 2023 级会计班班长所言:“我们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好生态账。”成本分析图谱清晰地呈现出,通过科学规划路线与物资调配,每公里巡护成本较传统模式大幅降低 41%,以专业智慧为环保事业“开源节流”。
全员行动,各司其职共建生态屏障
当艳阳初升,金色的光辉洒在山林,志愿者们手持可降解垃圾袋,如同山林间的精灵,迅速展开行动。清捡组的师生们沿着蜿蜒山道,开启地毯式排查,眼睛不放过任何一处角落,对食品包装、烟头这些“生态顽疾”逐一清理,并分类称重,细致入微;数据组的同学们全神贯注,实时记录不同区域垃圾分布密度,手中的笔和本子如同精密仪器,为后续环保决策积累着宝贵的基础数据,他们深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每一个数据都关乎山林的未来;宣教组则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优势,设计出创意十足的“生态账本”互动游戏,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游客计算塑料瓶降解年限,兑换精美的手绘书签,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特别引人瞩目的是那由 108 个回收塑料瓶搭建的“生态时间胶囊”装置,瓶身上标注的降解数据,宛如声声警钟,振聋发聩,向人们诉说着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游客张女士带着女儿深受触动,将刚捡到的垃圾郑重投入分类箱,感慨道:“矿泉水瓶降解需要 450 年,这数字太震撼了,真得好好爱护环境。”据实时监测,活动期间游客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率达 67%,乱丢垃圾现象同比减少 52%,文明之花在山林悄然绽放。财经专业学生自主研发的“边际成本分析法”更是在实战中大放异彩,通过动态调整人力配置,垃圾清运效率如虎添翼,提升 37%,让环保行动事半功倍。
载誉而归,持之以恒续写绿色篇章
夕阳西下,余晖给山林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志愿者们在林间竖起“无痕”警示牌,密密麻麻的签名与专业详实的数据报告相映成趣,共同见证着他们的付出。清捡的垃圾被精心拼成刺眼的“无痕”二字,宛如无声的呐喊,呼应着“森林无痕”主题,引得众多游客驻足凝视、拍照留念,让无痕山林理念深深烙印在大家心间。
专业部负责人李毅满怀信心地表示,这场融合专业实训与环保教育的行动只是开端,未来将持之以恒,每月定期开展山林巡护、环保课堂等活动。“当财经学子用成本分析法计算生态价值,用财务报表呈现环保成果,绿色发展的种子就在实践中生根发芽了。”


返程途中,志愿者们依旧脚步不停,将最后一批垃圾分类运往处理站。账簿上整齐排列的数字,如同绿色勋章,见证着他们的荣耀;山间重归洁净的小径,恰似生态诗篇,书写着他们的功绩。这群“财经环保卫士”正以专业技能为笔,以奉献精神为墨,书写着“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回忆什么都不带走”的壮丽篇章,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大步迈进。(陈文豪,梁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