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教育

2024-09-26 12:10:44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音乐是有着很长发展历史的一门艺术,它对人们陶冶思想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亦是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小学的音乐教育主要用来陶冶性情,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并且使学生能够辨认真善美,它起着美化心灵的中坚作用,比较受小学生的喜爱,但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死板,继续着填鸭式的方法,仍然没有激发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只发挥了音乐课对于学生而言一半的兴趣,探究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体,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方法和采用的教学工具都比较老套、陈旧,因此没有完全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主动性,学生只知道唱歌,却不懂得感受和欣赏音乐的美好,所以大部分的音乐课仅仅只是机械地上完课本上的课程,并没有起到美化学生心灵,传播真善美的作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落实推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真正起到音乐教育应发挥的作用。鉴于目前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这一教育现状,现谈谈自己在课堂中的一些创新。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审美意识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重点,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才能形成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这会对音乐教学起推进作用。现在低年级的学生接触面窄,对当代的音乐作品熟悉一些,感兴趣一些,但除了教授当代的作品,还要教授他们我国古代的,近代的以及现代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国在过去漫长的几千年,创造出了丰富优秀的音乐作品,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学习这些,对于小学生了解历史,文化,风俗,精神面貌,思想感情都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同时起到陶冶学生的爱国爱民情操,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除了教好本国的歌曲,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外国优秀的歌曲、乐曲,使其兴趣得到多元化的发展。  
  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互动的局面
  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不同的特点建造和谐、民主的关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加快转变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组织更多的学生主动参加到音乐学习中来。如在教授《四季童趣》这首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伴随着歌曲的节奏进行舞蹈,边唱边跳,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样课堂氛围就不会僵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语言上也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采用创新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新式的教辅工具
  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如果过多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会让学生对学习慢慢失去兴趣,阻碍他们学习的热情,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有趣的,活泼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上做游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可以适当改变一下学习场地,例如把教室的桌椅移到四周去,让学生围成一圈,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围坐到一起,教授知识的时候可以适时地与学生共同探讨,适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鼓励他们有新的与众不同的观点,鼓励他们创新,通过这种上课形式的改变来营造一种民主的学习氛围。
  灵活创新、启发引导。在讲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不能单纯地教授声音、节奏的定义,这些抽象的高度概括的定义小学生难以接受,应该把音乐看作一个整体来呈现给孩子,不让他们无联系的孤立地理解音乐要素,因为他们不具备那样理解孤立的音乐要素的能力,只有把那些孤立的、枯燥的符号和定义融于音乐之中,让学生自觉地体验音乐,找到音乐的备要素之间的关系,他们会有新的发现。对于节奏方面,可以启发学生自发地拍打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节奏,顺便把这些节奏编成歌谣,这样就会非常有趣了。
  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等的信息,利用电影、图片、文字等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受课本的限制。另外还要注意,教学手段多样化固然重要,但最基本的知识还要教授,不能流于形式轻于基本知识,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真正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美好的思想情感。
  在素质教育的浪潮面前,教师应该顺历史潮流而动,运用更加民主的、生动的、活泼的、创新的方法进行小学音乐教育,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宣汉县百节溪小学   任小平)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