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屏山彝族村民黑勒罗批家庭:14年培养7名大学生

2024-08-30 11:29:18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近日,在宜宾大学城的成都外国语学院宜宾校区,办好入学手续的黑勒纳猛,兴奋地给老家的父亲黑勒罗批打去视频电话——他是彝族村民黑勒罗批家庭,14年来培养的第7名大学生。

       黑勒纳猛的家乡,是曾经的国贫县屏山县的清平彝族乡民族村,因地处边远贫困山区,教育基础差,村民意识落后,学生入学率低。
       为改变这一现状,市、县、乡联动,从2003年开始,每年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当地民族乡改善办学条件。目前,该政策已持续逾20年,让当地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
       宜宾市首个全日制彝族硕士研究生黑勒仁信——黑勒罗批的四女儿,也因此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
 
       2022年,黑勒仁信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她告诉记者,“这一切,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离不开父母的执着追求。”
       黑勒仁信的母亲吉胡拿足曾是当地小学教师,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不能让娃儿再吃没有文化的苦……”凭着这份信念,吉胡拿足、黑勒罗批夫妻克服各种困难,一心用教育改变孩子命运。
 
       在黑勒罗批夫妇的悉心培养下,家中逐渐形成重教育、抓学习的良好家风,每个孩子的成绩都名列前茅。
       2006年,老大黑勒拉哈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中专毕业。自2011年老二黑勒拉罗考入成都大学算起,到当日老幺(老六)黑勒纳猛入学,14年时间,黑勒罗批的五个子女圆梦大学。其间,黑勒罗批还供养了弟弟家的两个孩子完成大学学业。
       大山里走出去的孩子,始终有种家乡情结。黑勒拉哈放弃在重庆工作,毅然回到老家,从事涉少数民族纠纷司法调解,并成功打造宜宾市首家“石榴籽”调解工作室。18年来,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家乡人民、彝族同胞。
       “一家8个娃,其中7个大学生,4名党员,6人选择回报家乡……”在当地,村民说起黑勒罗批家庭,都竖起大拇指。在黑勒罗批家庭的影响下,彝族村民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教育。
      已在该乡原中心校(现为基点校)坚守27年的彝族老师订拉罗对此深有感触。1997年,他刚任教时,全校130名学生中,只有3名彝族学生,“当时我们天天上门动员,村民就是不愿意让娃儿读书!”订拉罗回忆说。而截至2024年春期,学校187名学生中,约85%是彝族。
黑勒罗批家庭只是彝乡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现在清平,最漂亮的楼房就是教学楼!”据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吉洛卢曲介绍,2023年,全乡39名学生考上大学,其中,民族村有18人——2008年,民族村才考上第一个大学生。(兰锋、罗友莉)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