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育行动纲要 (2022—2025)

2022-05-05 11:37:00来源: 浏览量:
       为发展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专业人才,遵照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结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按照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部署,特制定本纲要。
       一、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高等教育核心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用知识体系“教”、用价值体系“育”、用创新体系“做”,培根铸魂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坚持以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核心使命,造就一大批心怀“国之大者”,堪当大任、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一代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教师教育人才,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智力支持。
       二、筑牢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意识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进一步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教学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强化本科教育质量精品意识,进一步强化教学研究与改革意识。从思想观念、政策激励、条件保障等不同方面切实把“教学优先”落到实处,把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更优的资源、更好的政策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中来,形成人人重视教学、人人关心教学、人人支持教学、人人服务教学的良好局面。 
       三、融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强化本科教育的价值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教学。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持续深化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抢抓课程思政建设的机遇期。加强“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牢牢把握专业成才和“全人”教育的共同点,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堂、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四、狠抓一流专业建设,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修订完善专业申报与管理办法,试行专业负责人制度。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宏观管理,优化调整本科专业布局,巩固强化品牌专业,优先发展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新专业。实施教师教育特色彰显计划,推进教师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非师范专业(应用型示范专业)转型发展,大力推进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建设,奋力打造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交叉渗透,具有较强内生力和拓展力的专业体系,进一步突显教师教育专业的品牌性、应用型示范专业的特色性。全面实施专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专业质量监控机制,继续实行对“双差”(生源差、就业差)专业减招、停招甚至停办。加大对国省一流专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新专业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专业建设情况年度考核机制。 
       五、强化一流课程建设,形成共享融通的本科课程发展体系全面推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加强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一流课程建设。加大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力度,完善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引入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进优质慕课,建立慕课学分认定制度。建设高水平网络教学平台,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优化实习实训课程设置,鼓励学生多形式自主学习。 
       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提档升级实施“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培养未来卓越教师,彰显学校教师教育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对接行业、企业需求,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改革大类招生机制,探索分类培养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尊重学生个性需求,致力于培养专业融通人才。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机遇,创新校地合作模式,打造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多维协同育人途径,在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的观念下开放办学,以合作共育为纽带,推动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共育卓越人才。推动科研反哺教学,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层级递进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实习基地准入和退出机制,打造一流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一流实习基地。进一步发挥基地与学校协同育人作用,深化科教协同、产学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全面完善专业实习方案,完善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检测和标准质量监控,建立对优秀毕业论文的奖励机制,制定对“存在问题毕业论文”的处理办法。对标国外先进双创模式,加强创新创业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宽容的创新创业文化,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八、提升教师教育能力,建构师德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健全师德引领机制,加大教师师德师风督查力度。强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考核,构建常态化教学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和专业化成长。构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基础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四位一体”师资队伍培养模式。修订完善本科教学绩效考核办法,加大教学绩效奖励力度,构建重实绩、重贡献、向教学一线和重点教学岗位倾斜的绩效激励体系。建立健全教学岗位竞争机制,对教师进行分类评价,为教学效果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继续开展两年一届的本科教学创新大赛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修订完善教学类评优评奖办法,加大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培养和激励力度。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立项建设一批优质教学团队。修订完善职称评审办法,加大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 
       九、强化教学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加强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做好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换届工作,修订完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管理办法,加大教学指导与督导力度。优化创新教学评价体制机制,完善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过程抽查制度,强化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不断完善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业考评、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质量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改革创新协同发展的办学育人体系以构建良好的合作育人体系为抓手,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着力推进全方位、多样化、高水平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在坚持院校特色的同时,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推进优势资源的共享、共融,实现院校之间共创、共6赢。以改革为动力,创新为引擎,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加快人才培养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全力打造区域高等教育中心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携手社会各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