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园丁浇灌“螺髻索玛”留一路花香

2020-12-25 14:17:56来源: 浏览量:

他,舍小家为大家,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凉山彝区教育扶贫结对帮扶的号召,带着习总书记“扶贫先扶志”的殷殷嘱托,秉持苏州高新区教育人“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接过苏州高新区教育精准帮扶的接力棒,跨越千山万水,于2020年8月来到凉山腹地、火把圣地普格县。这就是刘久娥,一位来自苏州高新区一中教育集团的普通人民老师,他追逐“苏普”两地教育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美好梦想,怀揣姑苏教育人对凉山彝区的深情厚谊,捧着姑苏人民对普格孩子们的拳拳爱心,用自己的渊博学识和实际行动,为凉山彝区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用的教学方法,精心浇灌“螺髻索玛”,留下一路花香。

工作有意义,再苦也值得

四川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也是全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那里交通闭塞,形同“孤岛”,举目都是走不尽的路、翻不尽的山。

当接到任务,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匆匆整理行装、背上行囊,踏上了南往航程。妻子是苏州高新区金色小学老师,兼任班主任。其时,女儿刚上高一,儿子不到一岁半。他的这一举动,养老抚小的家庭重担全落在了妻子一人身上,但妻子只说了句:“你去吧,家里我能行。”8月30日,他带着对家人的不舍,辗转10个多小时到达西昌,连夜来到普格县。沿途全是山路,弯道多,路颠簸,前方一片漆黑,心都跳到嗓子眼。第二天,他看到周遭都是高山,远望依旧是更高的山时,他当时的感觉有点“绝望”,并不是自己的“绝望”,而是为生长在这里的人们感到“绝望”,何时才能翻越这一座座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呢?他也顿觉自己此行责任重大。

普格县城很小,一条国道穿城而过。尽管这里的风土人情、淳朴民风……无不深深吸引着他。然而,任何新奇都抵不过身体的不适。他在日记里写道:“宿舍东临一条省道,从北往南是上坡,车子每到这里都要加大油门,发动机轰轰作响,日日如此、夜夜不断。一天夜里,突然有一阵猛烈的发动机声音从我脑袋旁呼啸而过,迷糊的我居然半睡半醒以为飞机从我耳边飞过,睁开眼看着天花板,找了半天飞机,一时半会儿没能缓过神来。”“麻辣”的饮食习惯让他胃疼和泻肚;连日的雨水和山地气候让他的腰隐隐作痛;强紫外线让他皮肤泛红、黝黑;时常停电停水,生活不便;阴天太阳能没有热水只能烧水冲澡……

期间,领导、家人来电询问近况,他总说“挺好,放心吧!”只有他自己知道:好,都是挺过来的。

凉山不凉,有你真暖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刘久娥都会带着“江苏领航校长团队”的组员走访当地彝族家庭。一次,在去红军树村的路上,他在路边遇到两个五岁和八岁的小女孩,背着沉重的枯柴火。两个女孩的鞋子都已开裂。他也是父亲,心疼不已。

第二天,他就买了两双鞋、食品、电饭煲等去看望她们。女孩的父母在外打工,奶奶看到他的到来,直用彝语“卡莎莎”说着感激。“‘感激’这个词说出后,让我们无所适从。原本就是缘分相遇,然后我们有点恻隐之心,就来了,没有作秀的成分,但这份心在她们那里却如此地弥足珍贵。”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此行有个小插曲。这户人家其实有六个小孩,最大的哥哥跟父母在外打工。当时刘久娥看着其余三个小孩渴望的眼神,心情难以平静。下午,他又去买了三双鞋送去。

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与县教体科局一位副局长谈起此事,副局长告诉他,高山上的孩子更苦,你要是能帮帮他们就好了。当天,这位副局长就带他去了海拔两千多米的马儿塘小学。在那里,他亲眼看到阴冷高山上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孩子们用两块破木板打乒乓球……刘老师下定决心:无论如何,千难万难,也要想方设法帮帮他们。下山后,他行动起来,联系企业、朋友和公益机构,为最高远的7所小学,筹集两千多件新棉衣、教师羽绒服,以及体育器材,共计价值四十七万余元。他的义举,让贫困老百姓让彝区教师更加笃定教书育人的信念,让高山孩子拥有了温暖的冬天。

每次捐赠物资寄到,他都要亲自陪同把衣物、文具、图书送到学校,送到师生手中。有的学校路途遥远,要开一整天的车,山路崎岖,山高路陡,一路艰辛可想而知,可看到孩子们拿到衣服的欢快时,他忘记了一路的疲惫。在一次捐赠衣物的路上,随同前往的那位副局长对他说:“你的所做所为,必将给普格乡村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刘久娥没有说话,心里想:“支教内容里面并没有捐赠任务,但既然来了,就要去看一看,就要为这里的孩子做点事情,也不枉此生的支教了。尽责了,也就没有遗憾了。”

支教是起点,余路还很长

刘久娥来到普格县中学校,挂职副校长,蹲点高一年级。刚到学校,他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参与集体备课,指导老师使用好教材;多次开设示范课、讲座,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师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所想,分析短板,寻求解决办法;亲自带徒弟,指导徒弟获得县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一系列的教研工作给普格中学老师送来了宝贵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给学校未来的校本教研如何切实开展指明了方向。

他深知“输血”有必要,但“造血”更重要,只有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只有精神的明亮才能塑造人格。于是,他组织了“情系普格”图书捐赠活动,新区一中师生、社会爱心人士、曾经的学生和家长从全国四面八方捐来书籍,共五千余册。为了不让书籍沉睡图书馆,他在高一年级组织了征文、书法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把书作为奖品发放到学生手中,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看到学校缺少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他与普格中学校长沟通,历经三个月,制定方案,组织了普格中学首届“苏普杯”课堂教学技能大赛。针对学校教师积极性普遍不高的实际情况,他又联系苏州的企业,为大赛筹集了笔记本电脑、华为手机、电饭煲、电磁炉等奖品,促使更多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12月16号,比赛圆满结束,他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在颁奖仪式上,他感慨地说:“‘苏普杯’为苏州与普格的教育搭建了交流的桥梁,实现资源共享,期待包括普格中学在内的普格教育明天越来越好。”

支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每天默默地坚持,生活虽清苦,但工作有意义。相信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定不辱使命,继续用自己的爱心、奉献和执著诠释苏州支教人的大爱情怀。待明年,满山的“螺髻索玛”,定会开得更加绚丽灿烂。(梁娥芬)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