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专业还不够,山东大学推出17个“微专业”
在推出全国首个在线微专业“古典文学微专业”后,山东大学再有大动作。
近日,该校推出17个微专业项目,涉及北斗新时空技术与应用、航空超精密加工、智能网联汽车、医学数据等热门专业,对应着培养“技术红娘”“知识产权管理人”“北斗新时空技术高手”“医学数据高手”“心身健康与维护师”等人才。
专家认为,这是高校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应对之策,也为高校“加快本科专业现代化升级,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最新“注脚”。
围绕特定领域培养细分人才
微专业是指在本科专业目录以外,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使学生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能够在特定领域具备一定的学术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
微专业着力于有效弥补大学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过窄及培养周期过长问题,加强本科与研究生阶段培养衔接,提升专业培养与就业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度,课程设置一般具有高阶性、交叉性、挑战度。微专业可采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每个微专业一般设置10门左右课程,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考核合格后即可获得微专业证书。
2018年山东大学尼山学堂在爱课程网推出全国首个“古典文学微专业”。据了解,微专业建设是山东大学基于学科综合优势,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加快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是为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用协同发展而实施的多样化办学模式探索。2019年底,该校正式公布《山东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0)的指导意见》,正式将微专业建设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两年前,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指出“高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定位,立足优势,努力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切实把各项任务举措落到实处”。
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开设微专业已成各高校的共识。
强调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
据科技日报记者了解,此次设立的17个微专业项目来自山东大学10个学院,涉及工程与技术科学、医药科学等领域,内容包括北斗新时空技术与应用、生物微电子、医学植入体增材制造、智慧交通与智能建造等。
该校新设的“创新转化管理”微专业,瞄准了市场急需的“技术红娘”;“知识产权管理”微专业将培养懂得知识产权并且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北斗新时空技术与应用”将以北斗PNT为研究内容,两大专业助推学生兼具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智能网联汽车”微专业培养能够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技术管理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人才……
还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期间,该校布局7个与医学相关专业,即医学数据学、医学植入体增材制造、健康管理与政策、老年与慢病照护、卫生检验、心身健康与维护、生物微电子。医学数据学专业,能够培养学生从海量健康医疗大数据中提取出简单易懂、有价值的信息并应用到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学生毕业后能胜任相应工作岗位。卫生检验专业,能够培养学生成为从事卫生检验(检疫)教学、科研和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科研发展潜能、富于创新思维的高层次卫生检验领军人才。
分析上述17个微专业,探索“四新需求”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强调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强调人才“既高精尖又接地气”,强调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成为其共性。(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袁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