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点绿成金”乡村振兴有道——营山县木垭镇乡村产业发展有方
2025-03-27 11:33:52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春意盎然,田野披绿。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营山县木垭镇耳岩村以“党委、政府靠前推动,村集体经济带动,专业公司合作互动,农户响应联动”为发展模式,深耕金银花、中药材与粮油作物种植等核心产业。年复一年,这片土地源源不断地奉献出金绿色的硕果,将绿意点化为“金”,走稳了乡村振兴之路,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乡村新画卷。

(图为轮作的冬小麦)

(图为金银花基地)

(图为种植的透骨草)
百花齐放,唤醒沉睡撂荒地——金土地觉醒提效益
曾经的耳岩村,因劳动力外流和产业单一,大片土地撂荒,村庄显得萧条而寂静。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意识到土地是农民的根,绝不能任其荒废。“我们不能让这片土地沉睡下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泽勇在村“两委”会上坚定地表示。
为唤醒沉睡的土地,镇党委、政府鼓励各村流转农户土地发展集体产业,盘活资源,村“两委”迅速行动开展撂荒地整治,同时积极吸引优秀返乡业主参与。经过深入调研,金银花和中药材凭借其适应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成为耳岩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短短几年间,就吸引了四川韵龙芳农业有限公司在该村流转土地650多亩,种上了金银花和菊花;朱汶凯成立营山县汶凯种植家庭农场,在该村流转土地500多亩,种上了透骨草、决明子、车前草等中药材;创业青年吴小龙流转土地350多亩发展莲藕产业……曾经的撂荒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摇身一变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了村民的“聚宝盆”。如今,每逢春耕时节,田间地头机器轰鸣、人头攒动,繁忙而有序的“春耕图”生动铺展。
粮药轮作,释放土地潜力——药田展现“新花样”
“透骨草2年可以收割3次,决明子一年1次,收完决明子后,可以轮种上冬小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益!”去年,营山县汶凯种植家庭农场创新实践“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中药材与冬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轮作。这一模式不仅改良了土壤,还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土地潜力,实现了药、粮双丰收。去年冬天,收获中药材后,种植的340亩冬小麦和160亩油菜呈现出生机勃勃,成为村民增收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四川韵龙芳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芳介绍,耳岩村金银花基地自2024年以来,650亩菊花和金银花年产量突破6吨,亩均收益较传统种植提高30%。金银花和中药材已成为耳岩村的“明星产品”,通过引进优质品种、采用科学种植技术以及实施绿色防控措施,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保证了产品品质,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科技赋能,延伸产业链条——激发振兴新活力
木垭镇耳岩村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镇党委、政府的深思熟虑与鼎力支持。镇党委、政府以全局视角统筹谋划,在资金支持、人才支撑和项目保障等多管齐下,积极引入先进科技力量,推动产业链条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为耳岩村的产业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铺设了坚实的战略基石。
在粮油产业方面,为预防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镇农服中心大力推进无人机“飞防”社会化喷防服务,实现了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的“三防”目标,确保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丰产增收。
在金银花和中药材产业方面,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使中省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落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设备(购置烘干设备,建设标准化烘干加工车间),将金银花、透骨草、决明子从单一鲜材转变为干花、烘干药材等多种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同时,积极打造“韵龙芳金银花”“耳岩中药材”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与制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提高产品价值。
如今的耳岩村,金银花、透骨草等中药材的芬芳不仅弥漫在田野间,更浸润在村民的心田。村民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还能参与种植、除草、采摘和加工等环节,每天工资80-120元不等,每年村民们在基地务工收入可达5000元。61岁的脱贫户司国忠感慨地说:“在合作社干活儿我很放心,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家庭。”
“耳岩村的农村产业已逐步实现规模化,成功构建了村企携手、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在药材变‘药财’、致富有‘良方’的创新实践下,木垭镇党委、政府将联同村、企业共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把耳岩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木垭镇党委书记何振华表示。(营山县木垭镇人民政府 陈阳丹供稿)
曾经的耳岩村,因劳动力外流和产业单一,大片土地撂荒,村庄显得萧条而寂静。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意识到土地是农民的根,绝不能任其荒废。“我们不能让这片土地沉睡下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泽勇在村“两委”会上坚定地表示。
为唤醒沉睡的土地,镇党委、政府鼓励各村流转农户土地发展集体产业,盘活资源,村“两委”迅速行动开展撂荒地整治,同时积极吸引优秀返乡业主参与。经过深入调研,金银花和中药材凭借其适应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成为耳岩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短短几年间,就吸引了四川韵龙芳农业有限公司在该村流转土地650多亩,种上了金银花和菊花;朱汶凯成立营山县汶凯种植家庭农场,在该村流转土地500多亩,种上了透骨草、决明子、车前草等中药材;创业青年吴小龙流转土地350多亩发展莲藕产业……曾经的撂荒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摇身一变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了村民的“聚宝盆”。如今,每逢春耕时节,田间地头机器轰鸣、人头攒动,繁忙而有序的“春耕图”生动铺展。
粮药轮作,释放土地潜力——药田展现“新花样”
“透骨草2年可以收割3次,决明子一年1次,收完决明子后,可以轮种上冬小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益!”去年,营山县汶凯种植家庭农场创新实践“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中药材与冬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轮作。这一模式不仅改良了土壤,还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土地潜力,实现了药、粮双丰收。去年冬天,收获中药材后,种植的340亩冬小麦和160亩油菜呈现出生机勃勃,成为村民增收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四川韵龙芳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芳介绍,耳岩村金银花基地自2024年以来,650亩菊花和金银花年产量突破6吨,亩均收益较传统种植提高30%。金银花和中药材已成为耳岩村的“明星产品”,通过引进优质品种、采用科学种植技术以及实施绿色防控措施,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保证了产品品质,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科技赋能,延伸产业链条——激发振兴新活力
木垭镇耳岩村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镇党委、政府的深思熟虑与鼎力支持。镇党委、政府以全局视角统筹谋划,在资金支持、人才支撑和项目保障等多管齐下,积极引入先进科技力量,推动产业链条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为耳岩村的产业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铺设了坚实的战略基石。
在粮油产业方面,为预防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镇农服中心大力推进无人机“飞防”社会化喷防服务,实现了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的“三防”目标,确保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丰产增收。
在金银花和中药材产业方面,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使中省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落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设备(购置烘干设备,建设标准化烘干加工车间),将金银花、透骨草、决明子从单一鲜材转变为干花、烘干药材等多种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同时,积极打造“韵龙芳金银花”“耳岩中药材”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与制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提高产品价值。
如今的耳岩村,金银花、透骨草等中药材的芬芳不仅弥漫在田野间,更浸润在村民的心田。村民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还能参与种植、除草、采摘和加工等环节,每天工资80-120元不等,每年村民们在基地务工收入可达5000元。61岁的脱贫户司国忠感慨地说:“在合作社干活儿我很放心,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家庭。”
“耳岩村的农村产业已逐步实现规模化,成功构建了村企携手、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在药材变‘药财’、致富有‘良方’的创新实践下,木垭镇党委、政府将联同村、企业共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把耳岩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木垭镇党委书记何振华表示。(营山县木垭镇人民政府 陈阳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