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恩阳区茶坝镇朱家营村:旧貌换新颜 塑造乡村振兴典范
“穷山窝,烂土房,一把犁头,一头牛,肩挑背,靠锄头,漏风又漏雨,羊肠小道,缺口粮,无钱又无奈……”过去,巴中市恩阳区茶坝镇朱家营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据了解,该村辖六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7.97平方公里,总人口数2683人,全村740户人。那时,80%的群众居住在土坯房里,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薄弱、群众致富困难......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村级集体积累为“零”。
华丽转身 焕发活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茶坝镇朱家营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几年来这个村庄从过去的落后、破旧,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过去的朱家营村,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贫困,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朱家营村开始了一场破旧立新的变革。
他们首先从改善环境入手,清理垃圾、整治河道、绿化村庄,使朱家营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他们还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宽敞平坦的村道路、安装了路灯、建设了文化广场、村史馆、村幼儿园、村医馆、红白礼事堂等,为村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发展交通建设 村民增收致富
除了改善环境和建设基础设施,想致富先修路,村两委班子人员带领全村干群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加油干,硬化公路20余公里,产业道路五公里。交通方便了,种养殖大户不断涌现出来。该村一社朱兆春建设的旺达养殖场,先后养牛300余头、梅花鹿100余头,种植吊瓜160余亩、黄姜30余亩,总产值800万元;四社罗明建的养猪场,先后养殖200头余头,产值100万元;三社涂胜友养鸡、鸭、尖嘴鱼60余亩,创业增收150万元。
在他们的带领下,全村先后建成各种专业合作社八处。据统计,养鸡1000余只、养鸭1500余只、养鹅500余只、种植红花稻300余亩,村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2000余元增加到9000余元。朱家营村的产业兴旺起来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文化传承 弘扬乡村精神
推动乡村发展,注重文化传承和弘扬乡村精神。朱家营村修复了古民居、祠堂等历史建筑,保护了乡村的文化遗产;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舞龙舞狮、戏曲表演等,举行的村篮球赛让传统文化在乡村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村民们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形成了好风气,养成了好习惯。业余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多彩,下象棋、坝坝舞、篝火晚会、钓鱼等。村民们尊老爱幼、忠孝义节、和善为美,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乘政策东风 旧貌换新颜
2016年,乘政策东风,建设新农村聚居点一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四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聚居点六处,可供2000余人居住。
一排排新房、一座座高楼,户户通水泥路、自来水和天然气,户户改厨改厕、改造农网、通讯网络安到家;建起了标准的村卫生站、配备村医两名;建有村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配图书管理员一名;修建幼儿园,专职配备幼师一名;修建的村党服务中心,群众办事方便快捷;修微水池12个,整治河渠200余米,改造小型水库两座,打造山坪塘8口,为解决饮水难和灌溉农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修建了人行铁板桥两座,切实解决了村民出行的极大难题。
破旧立新 推动乡村振兴
过去,一顶“穷帽子”让朱家营村人抬不起头;现在,遍村的致富产业让村民摘掉了“穷帽子”,鼓起了“钱袋子”。“朱家营不一样!成了全市响当当的‘明星村’!”,村民说话的底气都足了。
建设新居、新路、新田园、新产业、新河渠,破旧立新,通过改善环境、发展产业、文化传承、民主管理等多方面的努力,朱家营村从落后到先进,实现了华丽转身,塑造了乡村振兴典范。
朱家营村的蜕变,郭定学引领启航。召开村民大会、设立村民议事会,还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布财务收支、重大事项等情况,让村民参与到村庄的管理和决策中来。
“这种民主管理方式不仅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更能提高村庄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郭定学说。(张高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