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六颗卒子’” ---泸州对口帮扶队员王军小记

2020-12-17 11:45:04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他只是一名普通帮扶队员,却牵头发展脱贫产业;他没有具体的扶贫任务,却总将彝族老乡脱贫这件事常记心上。他就是王军,泸州市龙马潭区第二批省内对口帮扶工作队第29名队员。

第一次见到王军,是在去凉山州普格县哈力洛乡的路上。

“哈力洛乡就在对面山头上,要到那里去就得绕着山路一圈一圈往上爬。那里海拔有2700多米,气温也比较低,你们穿够衣服没有哇?”一边开车一边介绍情况的王军来自泸州市龙马潭区。作为泸州对口帮扶普格县的“第六颗卒子”,王军总是关心着普格脱贫工作,并尽心尽力投入其中。

哈力洛乡是普格县34个乡里面比较偏远的一个。由于自身的自然条件等原因,并不适合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长期以来也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完整产业,当地老乡收入不高。

图1:哈力洛远景

“那里就是哈力洛乡的龙若养鸡场。”顺着王军手指的方向,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即将到达哈力洛乡政府的那一刻,一行人的目光被远处一个个黑色的小点吸引,“现在有5000多只黑乌鸡。按照最低100元一只肉鸡计算,可以卖到50多万元。加上鸡蛋的收入,也蛮可观呢。”

图2:龙若养鸡场内

这个养鸡场是由王军牵头建设的。

为了能够形成自己的支柱型产业来带动乡亲们脱贫,之前来到哈力洛的扶贫干部们先后尝试过很多:种植乌土豆、养羊养牛,还有…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之后没人再敢轻易尝试,这可急坏了扶贫干部们。就在这时,王军毛遂自荐建设养鸡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说优势,是因为近两年来,泸州在普格建设了好几个养鸡场,常年存栏成鸡两万多只,有一定的规模;说特色,是这些鸡大多是黑乌鸡,黑毛乌肉乌骨头,连肠肠肚肚都是乌的,品质好市场好。泸州市龙马潭区对口帮扶普格县前方指挥部经过慎重考虑和实地考察,最终决定把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王军。

确定建设养鸡场之后,另一个问题也出现了,通过怎样的形式给乡亲们带来收益呢?

图3:王军(右一)和养鸡场的同事们

在一番考察论证后,王军和当地扶贫干部一起,给龙若养鸡场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扶贫带贫”机制:村上通过建设林下养殖扶贫车间,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通过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入股,参与运作,参与分红,实现增收脱贫。有效的“扶贫带贫”机制激发了贫困户参与积极性,当地村民纷纷参与到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来。

图4:龙若养鸡场

实地勘察场地、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挑选鸡苗……,几经辗转,养鸡场建起来了,各种问题却接踵而至。

“鸡崽死了,好像是生病了。”

鸡苗进场才几天,工作人员就打来电话,声音中有焦急,也有疑虑。

“把鸡剖开,发图片给我!”王军冲着电话喊,就如他在武警防暴大队时下达命令一样果断。

鸡剖开了,图片发过来了。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经验丰富的王军发现,运输不当,高温中暑是导致鸡苗死亡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及时抢救!然而,这些鸡苗对药物很挑剔,一般的药解决不了问题。几经辗转,王军才买回了急需药物,让几千只鸡苗逃过一劫。

养好了鸡,鸡也生了蛋,可是如何把鸡和蛋卖出去,把货变成钱,又让王军犯了难——只有销售成果才是真正能够帮助哈力洛乡实现全面脱贫的关键。“我得把鸡和鸡蛋带出来去销售掉不是?”王军说。

在泸州市龙马潭区对口帮扶普格县前方指挥部和其他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龙若养鸡场的高山绿色鸡蛋摆上了泸州(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鲜活的生态黑乌鸡走进了泸州人的餐桌。线上线下销售同时拓展开来,而王军又在其中扮演起了重要的中间人角色。

图6:刚产的绿皮鸡蛋

图7:装箱销售的绿皮鸡蛋

养出的鸡和下的蛋都有了销路,龙若养鸡场的优势特色养殖之路也让哈力洛乡的脱贫攻坚看到了希望。尽管跌跌撞撞,林下养殖扶贫车间的建设最终还是在助力哈力洛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最后时刻给出了一个令人惊艳的答案。

在哈力洛乡若地坡西村龙若养鸡场,首批5000只鸡已经全部长大,一个个精神抖擞,羽毛乌黑发亮,产出的鸡蛋已经销售了好几批,下一批鸡的养殖也在计划当中。地处高山,常年没有自己产业的哈力洛乡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稳定的产业,在脱贫的路上也越走越顺畅。

图8:龙若养鸡场中的鸡

看着满地乱跑的鸡,王军笑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对口帮扶队员,他除了牵头建设养鸡场,还默默地为扶贫干部们做了很多后勤保障工作。为了能够让扶贫干部们没有后顾之忧,王军既当驾驶员,也当厨师,有时也当水电工、修理工……在奔忙于普格县各个乡镇的时候,也不忘随时关注当地需要帮扶的对象,时不时自掏腰包或者引来爱心企业资助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图9:王军拍摄的扶贫工作照片

在普格,在大凉山,在全中国,这样的普通人散落在脱贫攻坚战场的各个角落,奋战在脱贫攻坚最需要的地方,用他们的普通与平凡,甚至琐碎,为着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伟大目标,从事着全人类最伟大壮丽的事业。

普格已经脱贫,但是林下养殖还在继续,扶贫带头人还在坚守,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李燕)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