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发言摘登
2020-07-14 10:15:22来源:人民政协报 浏览量:
原标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让每一位老人和儿童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主会场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罗志军作协同调研和网络议政情况综述
4月,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开通专题微信群开展网络调研。委托山西、安徽、云南省政协开展协同调研,三省政协分赴十余市县的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以及留守儿童之家等开展实地调研。6月10日,在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开通主题议政群。农委注重创新,在主题议政群采用委员“引导发言”的方式,发动引导委员参与互动讨论。截至7月9日17时,共有161位委员发言916条,近11万字。
综合网络议政情况,委员们的意见建议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统筹考虑制定出台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的政策措施,落实好相关制度规定,切实形成合力;要将相关工作情况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做到有制度措施、有落实方案、有监督检查、有资金支持。二是要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为农民工照顾老人和未成年子女创造条件,逐步打破城乡社会壁垒。三是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建立适用于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四是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为存在安全风险和生活困难的留守老人儿童提供公益救助,并为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留守人员提供劳动技能培训。
二、强化基层治理,发挥好基层党支部、村委会、卫生室和家庭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基层作用,依托基层党支部、村委会对老人儿童开展摸底排查,找准关爱服务着力方向和重点人群,建档建卡,实行分类管理。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建立健全乡村文化中心、健康中心、活动中心、幸福食堂等,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办好乡村卫生室,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医联体,提高农村医疗和健康管理水平。四是强化家庭主体责任,发挥家庭成员之间、代际之间支持作用,发挥家庭在情感危机精神支持、经济资助、养老抚育方面的功能。
三、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提高关爱服务的可及性。一是利用大数据,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社会支持体系。二是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加健康服务和关爱服务的可及性。三是引入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为农村留守人员提供亲情陪伴、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务。
四、改善农村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吸引农村劳动力“回巢”。一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通过改革健康支持性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二是因地制宜,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农村环境卫生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三是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留守老人儿童。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学技能后返乡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鼓励和吸引优质企业到乡村建厂、建扶贫车间,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主会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副所长孙承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老人则被留在农村。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达到25388万,占人口总数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6%,其中有1亿多老年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照料缺位、情感缺失、缺乏关爱、生活负担重等问题。不少农村地广人稀,村落空心化,服务成本高。从趋势看,这些问题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是脱贫攻坚收官后仍需高度重视的问题。着眼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三点建议: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机制保障。地方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研究、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推动完善养老、医疗、救助等政策衔接、工作对接、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评估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二要坚持多措并举,汇聚各方力量。切实发挥好村民委员会、为老服务组织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场机制,通过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完善服务、激励表彰等,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事业,加快探索和建立适用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要因地制宜,构建健康支撑体系。老龄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健康老龄化至关重要。要针对现阶段我国发展实际和农村留守老人现实需求,推动“积极老龄化”理念,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投入,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能力和素质,推进医养结合,提升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能力,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提供全链条的健康支持。
■安徽分会场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马传喜: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中最为特殊的一类,他们与父母因长期分离而造成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尚不确定,家庭教育被视为家庭私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基础地位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经费支持,很多地方没有专门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受委托监护人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为此,建议:
一是以法治化进程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纳入立法内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
二是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民生工程或者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和服务。
三是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专业学校的作用,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培训指导的力度,帮助其全面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方法,用正确的行动、思想和方法引导教育农村留守儿童。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对儿童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云南分会场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云南省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台盟云南省委会副主委陈俊骢: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多,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更多,虽然吃、穿、医、住有兜底保障,但欠缺精神赡养、眷守故土情结等因素仍困扰着这些留守老人。因此,从精神生活层面关爱边境地区留守老人,留住老人、留下后代就地发展、传承祖业、固边守土刻不容缓。建议:在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时,要特别重视关怀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留守老人的精神健康。
一是制定老人的基本精神生活需求指标,并列入“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目标;增设关爱留守老人专项资金,用于在农村购买社会服务。
二是推动现有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工作下沉,走出城市,走进边境民族地区农村,从精神生活层面接触、关爱老人,让他们发挥余热,活得更有尊严、有价值、有荣誉感。
三是鼓励农村自主发展基层社会服务组织,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非营利和互助性服务项目,通过公益基金支持活动,助力精神赡养。如定期上门与老人交流,开展健康和心理咨询,普及新知识、新科技,激发生活热情,满足老人不同老龄阶段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视频连线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司法局王子树司法所所长段明龙: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外出务工成了贫困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很多人选择将子女留在家乡。
留守儿童问题,引发了社会日益广泛而热切的关注。为了预防和保护更多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建议如下:
一、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法制化进程。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完善出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办法》,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法制先行。
二、健全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坚持预防为主。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资金纳入本级财政予以保障。加大对乡镇一级寄宿制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并配备1名以上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抓好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强化家庭主体责任,提高监护人维权意识。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让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二是坚持救助同行。要拓宽救助渠道,建立救助长效机制。加快“一站式办理”“分案办理”“教育帮扶基地”等场所建设。
■主会场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原副主席赵东花:
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家庭监护缺失、监护不当,缺乏亲情陪伴和关爱,儿童意外伤害比例高,易成为不法侵害对象,社会认知与行为习惯存在偏差,营养健康状况堪忧等。在工作层面上,还存在儿童工作人才队伍与需求之间差距较大等问题。
为此,提出两点建议:
一要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推进各类家长学校建设,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提升家长、受委托监护人在儿童心理健康、营养健康和疾病预防、安全自护、法治教育等方面的家庭教育能力,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引导家长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二要开展精准关爱服务。深入了解当前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家庭监护等状况,摸清底数,建立台账,一人一策、一户一策;针对不同需求,开展亲情关爱、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照料、项目帮扶等多方面的关爱服务;壮大精准关爱服务力量,培育社会组织,引进社工服务,吸纳专业人才,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多种方式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排忧解难,提升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云南分会场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张敏:
云南省高度重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工作,着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已建成儿童之家4344个,实现全省村(社区)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全覆盖。但还存在着各部门工作合力不够、儿童之家建设资金和后续活动资金投入不足、关爱服务队伍劳务报酬未落实、基层服务队伍专业能力不够等问题。建议:
一是加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执行力度,将落实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和氛围。
二是加大政府对儿童之家的财政支持力度,有效发挥社区(村寨)、学校和儿童之家三位一体的积极作用。把儿童之家建设资金及后续开展活动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明确规定各级承担比例,落实社区(村寨)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劳务报酬;在农村寄宿制学校设立农村留守儿童专项工作经费,配齐专兼职心理教师。
三是探索完善农村青年参与关爱服务的激励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设立农村社工专业人员岗位;鼓励返乡青年投身农村关爱服务工作;对在边境一线农村服务期限满3年的农村社工,在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时给予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