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RCEP生效和中老铁路运营契机,主动对接融入东盟大市场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把握全力稳定经济增长、有序实施双碳战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等几个重点,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基础。
2022年四川如何有效破解“三重压力”?四川省政协常委、省统筹城乡研究会会长罗友平认为,四川2021年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同时他也强调,需要沉着应对精准发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供给需求两侧协同发力,通过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实现供给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
如何破解不利因素冲击影响、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罗友平认为应该从构建四川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借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内陆开放以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四个方面发力。
大中小城市支撑互补、小城镇协调发展
借力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方面,罗友平建议强化成渝双核引领和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链圈,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产业集聚带动城市人口集聚,增强四川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罗友平看来,除了助力产业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能够加快优化构建四川新型城镇体系。“既能扩大有效投资,又能促进民生福祉改善。”
罗友平建议,推进“一干多支”战略深入实施,在科学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上,重点推动成都都市圈、川南和川东北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构建“成都极核+成都都市圈+省域副中心城市+大县城+中心镇”的网络型空间体系,形成大中小城市支撑互补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四川城镇新格局。
具体来看,罗友平认为通过科学控制成都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统筹推进成都都市圈发展,依托高速铁路、城际轨道、高快速路等率先实现成德眉资1小时互联互通,能够有效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普惠化和便利共享,形成共建共享的市民生活圈,力争成为成渝地区最活跃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罗友平还建议推进以县城为载体、重点镇为支撑的县域城镇化建设。
“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创建,创造宜居宜商宜业县城。分类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支持毗邻各县市与重庆区县开展合作,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支持阆苍南一体化等省内毗邻县市合作。加快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建成一批县域副中心。”
建议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建议联合央企与四川共建“气大庆”
扩大更高水平开放合作方面,罗友平建议后疫情时代开放型经济,既要对内形成区域大联合,更要对外扩大朋友圈。
“从全国看,四川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增速提质,GDP占全国近5%,但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只占2%左右。从省内看,成都都市圈进出口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占80%以上,其余市州对外开放偏低。”
对此,他认为,四川要抢抓几个通道和平台建设,包括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检核、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等,进一步加快国别合作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特别是要抢抓建设“一带一路”机遇,积极与沿线对接国家供给和需求。充分利用RCEP生效和中老铁路运营契机,主动对接融入东盟大市场。”
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一地三区”的发展定位罗友平建议,要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着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和清洁能源应用产业,要对清洁能源生产、清洁能源消费和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规模等方面提出具体指标。
“建议重点在水风光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世界级晶硅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动力电池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加快规划布局,形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建议联合央企与四川共建’气大庆’;在国家支持下,将川西北和攀西地区建设成为清洁能源示范区。”(四川发布)